从端午节看杜诗在韩国、越南和日本的传播
本文关键词:从端午节看杜诗在韩国、越南和日本的传播 出处:《广东社会科学》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杜诗中有直接言及端午节的诗篇,它们反映了杜甫居官必忠心尽职的儒家正统思想。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尽管如此,人们大都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民众悼念投江自沉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因而此节所反映的主要为楚地的民俗。韩民族重视杜诗和端午节,其根本原因在于韩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孝道。孝和忠是两种密不可分的人伦品质,移孝可作忠,忠者必尽孝。越南民族重视杜诗和端午节,其根本原因在于越南的风土与楚地类似。在杜诗中有许多言及楚地的诗篇,它们反映了杜甫对楚地的深刻认识和对屈原的人格体认。大和民族重视杜诗和端午节,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屈原赋传入日本甚早,而且杜甫与屈原具有人格上的一致性,俱为文学成就杰出的忠臣。
[Abstract]:Have a direct and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poems in the poems, they reflect the Du Fu residents must be faithful dutiful Confucian orthodoxy. The origin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vary. Nevertheless, most people think that the origin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o mourn the people committed suicide by jumping into a river of the state of Chu patriotic poet Qu Yuan, and therefore thi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Chu area the Korean people's attention. The folk custom and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he fundamental reason is that the Korean people of great importance since ancient times. Filial piety filial piety and loyalty is the two inseparable ethical quality, filial piety can shift loyalty, loyalty will be filial. Vietnam national attention Du Fu and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he fundamental reason is that similar customs and Chu in Vietnam. There are many "Chu poems in poetry, they reflect th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Du Fu Chu and personality of Qu Yuan. That's Yamato attention and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he fundamental reason is that the incoming Qu Yuan Fu Very early, but Du Fu is consistent with Qu Yuan personality, outstanding literary achievements are loyal.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中外文学比较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杜诗比较批评史和杜工部集英译”(项目号11BZW02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I207.22;G206
【正文快照】: 一、杜甫、端午和诗篇1961年12月1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的主席团会议上,决定将杜甫列为1962年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中国人中仅有几位人士享有如此殊荣。每年农历5月5日,各地人们过端午节。端午节起源于自夏、商、周三代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启阵;惊心动魄之美──论杜甫诗的反讽艺术[J];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01期
2 韩晓光;杜甫律诗尾联的语式特征浅析[J];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01期
3 韩成武;论杜甫的众生平等意识[J];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02期
4 徐希平,孙卓虹;杜甫精神特质与现代意识的内在契合——新世纪杜甫研究断想[J];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03期
5 秦敏;衰残生命和宗教心理依赖──试论杜甫夔州时期的宗教信仰[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黄去非;杜甫寓湘中期行踪及诗作编年[J];云梦学刊;2001年06期
7 樊矫;论杜甫的咏马诗[J];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王学泰;;大儒杜甫(上)[J];博览群书;2001年04期
9 蒋先伟;如何评价杜甫夔州诗的风土人情描写[J];杜甫研究学刊;2002年03期
10 姬茅;李白杜甫诗中之舞及其意蕴[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伯奇;;李白初识杜甫时地新考[A];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2 何念龙;;“仙”、“圣”之别——李白杜甫文化类型比较[A];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邝健行;;从杜甫诗论测李白生平的一些问题[A];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徐光荣;;辽海讲坛第二十四讲 清代的杜甫——魏燮均[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5 ;长春仙馆[A];《圆明园》学刊第四期[C];1986年
6 王伯奇;;李白籍贯的探讨[A];中国李白研究(1994年集)[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殷晓章;杜甫故里之殇[N];中国旅游报;2005年
2 余见;守望杜甫[N];重庆日报;2002年
3 孙微;张忠纲:走进杜甫的“诗意空间”[N];深圳特区报;2005年
4 记者 孙镇;我市将筹建杜甫纪念馆[N];天水日报;2005年
5 北京来也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杨振之 成都来也旅游策划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齐镭;杜甫故里如何实现产业升级[N];中国旅游报;2007年
6 本报评论员 李富永;“恶搞杜甫”焚琴煮鹤似的审美[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7 聂大受;天水杜甫纪念馆“文化设计”刍议[N];天水日报;2012年
8 记者 赵斌;杜甫诞生1300周年纪念大会在蓉召开[N];成都日报;2012年
9 顾农;杜甫最早的诗[N];中华读书报;2013年
10 记者 郝勤学;天水杜甫研究会成立[N];天水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辛晓娟;杜甫七言歌行艺术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2 王福栋;论唐代战争诗[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娟;论杜甫的侠义思想[D];河北大学;2008年
2 谢羽;论杜甫的妇女观[D];河北大学;2001年
3 关星;杜甫长安陷贼时期诗歌考述[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馨;松尾芭蕉自然观的杜甫受容[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5 陆效东;杜甫在唐代的接受[D];安徽大学;2005年
6 鲍远航;论杜甫的政治改良思想[D];河北大学;2001年
7 徐建芳;杜甫仕宦心态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尚斌;杜甫的悲剧人生述评[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
本文编号:13766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376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