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变异的“诗圣”与“诗史”:英语世界的杜甫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4 05:09

  本文关键词:变异的“诗圣”与“诗史”:英语世界的杜甫研究 出处:《中国比较文学》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杜甫 诗圣 诗史 西方汉学


【摘要】:"诗圣"和"诗史"是杜甫研究的两个核心概念,这两个概念从诞生之日起便对杜甫及其诗歌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英语世界的学者对于"诗圣"和"诗史"的理解却与中国学者有很大出入。他们往往脱离了儒家文化精神的背景,而从纯文学的角度去理解这两个概念。这种出入体现了不同文化传统、审美习惯对于研究者认知的巨大影响。本文就英语世界学者的杜甫研究中对于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与阐释进行分析,探讨了西方文化语境下的"诗圣"和"诗史"内涵,揭示了西方汉学对于杜甫阐释存在的错位与变异。
[Abstract]:"Shi Sheng" and "Poetry History" are two core concepts of du Fu's research. These two concepts have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du Fu and his poetry since their birth. However, scholars i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have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poetry sage" and "history of poetry". Howeve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hinese scholars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Chinese scholars, who are often out of the context of the Confucian cultural spir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re literature to understand these two concepts, this discrepancy reflects different cultural tradi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two concepts in du Fu's study of the world of English.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onnotation of "poetry sage" and "history of poetry" in the context of western culture, and reveals the dislocation and variation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du Fu in western Sinology.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院;
【基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摆脱影响的焦虑——杜诗中的鸥鸟意象和诗人形象的自我表达”(编号13QD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I207.22;K207.8
【正文快照】: 杜甫研究在西方汉学界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作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1)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学者和翻译家们似乎很难回避杜甫,然而, 从上个世纪中期以来,以美国为主的西方汉学界又只有少数学者重视和研究杜甫及其诗歌,相比起李白、王维、孟浩然、白居易等其他唐代诗人,杜甫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树梁;杜甫研究第十一届年会贺词[J];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03期

2 段海蓉;建国以来,对杜甫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03期

3 ;杜甫研究第十一届年会学术论文综述[J];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03期

4 刘文刚;论杜甫的赋──兼及杜甫赋与诗的比较[J];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04期

5 易光;从重庆文学史角度研究杜甫[J];涪陵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6 傅光;杜甫研究应讲求谨严治学──为纪念杜甫逝世1230周年而作[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吴明贤;试论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J];杜甫研究学刊;2001年01期

8 于林立;杜甫诗歌四联的构图解析[J];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王学泰;;大儒杜甫(下)[J];博览群书;2001年05期

10 于光荣;孔子思想在杜甫诗歌中的反映[J];船山学刊;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曼春;;杜甫史诗研究[A];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8辑)[C];2009年

2 毕宝魁;;辽海讲坛第十六讲 杜甫为何被称为“诗圣”和“诗史”[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3 吴仪凤;;杜甫与《诗经》——一个文学典律形成的考察[A];诗经研究丛刊(第三辑)[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柏桦;杜甫新形象:烂醉是生涯[N];深圳特区报;2012年

2 贵州安顺西秀区杨武中学 朱光远;杜甫作品的文学艺术[N];学知报;2011年

3 早报记者 田波澜;百年歌自苦,“万代”有知音[N];东方早报;2012年

4 衡阳师范学院 阳建雄;论王船山对杜甫诗歌的批评[N];光明日报;2008年

5 早报记者 石剑峰;“他的诗是人生经历的一个心灵史”[N];东方早报;2012年

6 中国杜甫研究学会副会长、河北大学教授、博导 韩成武;诗圣光辉照后人[N];深圳特区报;2012年

7 何述强 (仫佬族);寻找那道接口[N];文艺报;2014年

8 沈金浩 深圳大学文学院;杜甫创作精神对诗歌复兴的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胡怡;品味杜甫诗作 领悟真实人生[N];贵州民族报;2005年

10 陈尚君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杜甫研究的里程碑著作[N];文汇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朋星;杜甫与先秦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2 李霜琴;杜甫两川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梁桂芳;杜甫与宋代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4 姜玉芳;我诗故我在——杜甫与唐代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5 周非非;杜甫排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鲁克兵;杜甫与佛教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孙玉霞;丁茶山与杜甫诗歌创作的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张倩;杜诗与长安文化[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安末淑;杜甫诗和韩国朝鲜时代诗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燕南;杜甫诗歌用典初探[D];山东大学;2008年

2 薛淑芳;杜甫诗歌隐喻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王芳;杜甫诗歌中飞禽走兽意象浅析及其教学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定;津阪东阳《杜律详解》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段相如;杜甫近体诗中的对句艺术[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丹丹;杜诗日常生活描写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林桢;杜甫戏谑诗论[D];喀什大学;2015年

8 李淑娟;王夫之诗歌理论中的杜甫接受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9 李雪;王夫之贬杜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哈燕;杜甫咏春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221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4221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7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