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革命论”与陈独秀的旧诗创作实践
本文关键词:“文学革命论”与陈独秀的旧诗创作实践 出处:《文艺研究》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陈独秀 诗创作 古典诗歌 现代中国 思想艺术 古典文学 新文学运动 存殁六绝句 山林文学 旧体诗词
【摘要】:陈独秀的旧诗创作实践与其"文学革命论"看似矛盾,但其实未必存在真正的价值冲突。对读《文学革命论》和20世纪30年代陈独秀在狱中关于诗歌的谈话,可以发现陈独秀对旧诗的存废问题采取悬置的审慎态度,这就为旧诗留下暧昧的生存空间。"文学革命论"的实质不在于形式与语言的变革,而在于创作主体的精神新生。陈独秀本人创作的旧诗在自我与社会、自我与他者、自我与灵魂三个层面呈现出深刻的思想变革,在精神气质上指向现代,与他所反对的旧文学不可同日而语。这些创作在思想艺术上是一流情思的完美结合,也是古典诗歌现代嬗变的重要成果。因此,陈独秀的旧诗创作实践不仅与"文学革命论"并无龃龉,反而是其理论的最佳释证。
[Abstract]:Chen Duxiu's writing practice of old poetry and his "Literary Revolution" seem contradictory. But in fact there may not be a real conflict of value. On the reading of "Literary Revolution" and Chen Duxiu in prison in 1930s about poetry conversation. It can be found that Chen Duxiu takes a suspense and cautious attitude towards the problem of the preservation and abolition of old poems, which leaves a vague living space for the old poems. The essence of the Literary Revolution is not the change of form and language. Chen Duxiu's old poems show profound ideological changes in three aspects: self and society, self and other, self and soul, and point to modern spirit. These works are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first-rate emotion in thought and art, and are also the important achievements of the modern evolution of classical poetry. Chen Duxiu's writing practice of his old poems is not only the best proof of his theory, but also has no discord with the Literary Revolution.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中文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古今中西之争与后五四时代建设性的中国文论研究”(批准号:16JJD750016)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C类项目(批准号:17PJC069)成果
【分类号】:I207.25
【正文快照】: 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猛烈攻击“贵族文学”、“古典文学”和“山林文学”(1),与胡适一起拉开新文学运动的序幕。反讽的是,陈独秀本人却在此前和此后创作了数量可观的旧体诗。依据2006年辑本《陈独秀诗存》,去除可能误收的诗作,至少有一百五十八首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喻子涵;;寻找散文诗创作的“超越”之路[J];散文诗世界;2007年12期
2 ;散文诗创作基地扎根在傣乡村寨[J];散文诗世界;2011年05期
3 ;百卉园[J];散文诗;2004年02期
4 崔墨卿;诗的排比与对仗——新诗创作琐谈之三[J];新闻与写作;2001年08期
5 崔墨卿;诗不厌改──新诗创作琐谈之四[J];新闻与写作;2001年10期
6 曾丹;浅谈军旅诗创作[J];写作;2003年23期
7 资庆元;;散文诗创作的精品——《大峡谷之恋》浅论[J];当代文坛;2006年02期
8 杨怀武;;辩证法在诗创作中的运用[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1期
9 方大卫;;“诗是跟着时代又领着时代的”——朱自清新诗创作理论探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朱净之;;“五四”文学革命与瞿秋白的新诗创作[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北塔;;矢志不移,老而弥坚——论屠岸的新诗创作[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韦泱;;老树新枝溢清香——读辛笛晚年新作[A];看一支芦苇——辛笛诗歌研究文集[C];2012年
3 黄维梁;;虽九读其犹未懂:近年台湾的新诗创作态势个案述评[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潘建伟;抗战时期旧诗创作的精神内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钟平;点燃红色诗情 滋润平山大地[N];本溪日报;2011年
3 张庞 卜宝玉;在先进文化的旗帜下繁荣军旅诗创作[N];解放军报;2002年
4 耿林莽 中国诗歌学会理事 箫风;为散文诗的健康发展而努力[N];文学报;2012年
5 喻子涵 陈晓莉;“九盏灯”折射贵州散文诗光芒[N];贵州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晨慧;唐代女冠诗创作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2 夏婉璐;从接受美学看翻译对五四时期新诗创作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251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425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