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主题思想_《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汪曾祺文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北师范大学》 2012年
汪曾祺文学思想研究
孙银平
【摘要】:汪曾祺的文学作品是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他有着独特的美学理想和风格追求。他的作品能够横空出世并且占据一席之地,必然有其坚实的理论支撑,但是,目前还没有人系统地梳理过他的文学思想。汪曾祺文学思想的梳理有一定的可行性,因为他一生创作了很多文学批评类文章。他的作品也与这些批评类文章相辅相成,共同诠释着他的文学思想。无论从精神内核还是从话语表达方式上,汪曾祺的文学思想都具有中国本土化特征。汪曾祺的文学批评语言跟他的创作一样,是“印象式”,并且质朴、直白。但是,在他如拉家常的语言中,,却蕴含着普泛性的文学规律及特征。汪曾祺的文学思想可以说是谈现当代作家文学思想绕不开的重镇。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讨论汪曾祺的文学思想。 第一部分概要地介绍汪曾祺其人其作。 第二部分是对汪曾祺文学思想的阐述。主要从创作观、人物观、语言观、结构观、文体观及接受论六个方面来论述。创作观方面主要从生活决定论、印象式创作、溶奇于平的创作、追求自由的创作及其强调赤子之心的真性情创作这五个角度来论述;人物观主要从强调在风俗、氛围中刻画人物,用传神、暗示方式刻画人物及写小人物三个方面来论述;语言观主要从语言本体论、语言——文化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要贴近人物、追求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及其语言要具有“耳感”六个角度来论述;结构观主要从散、随意,苦心经营的散这两个方面来论述;文体观主要从衷于写短篇和主张打破文体之界来论述。汪曾祺文体的创新及尝试给文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最后一节探讨了汪曾祺的读者接受论思想。汪曾祺印象式的创作方式注定为其文本的阐释留下巨大空间。他的很多文章都是表面上是写小文大意。 第三部分论述了汪曾祺文学思想的意义。他从自身的创作实践出发,谈了一些自己对文学的认识,语言质朴却充满辩证性和普泛性,并且直接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鉴赏传统。同时,汪曾祺的一些文学思想也与西方一些文学观点形成对话关系。 第四部分论述了汪曾祺文学思想的成因。此部分主要从汪曾祺自身,其师承,传统、艺术熏陶和生活环境和经历五部分来谈。汪曾祺自身有一种内在的表达需要,他的创作完全是对生命本质的书写。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并师承现代文学大师沈从文,加之,特别的生活环境及时代等种种因素之杂集,造就了一个风格独具的汪曾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206.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文;在“传统”中寻找“现代”——浅谈汪曾祺“聊斋新义”系列小说对《聊斋志异》原著的改写[J];蒲松龄研究;2004年02期
2 陈芬;;汪曾祺与古代文言小说的不解之缘[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3 宋金民;;《新水浒》主旨“救世”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4 王丽;;唐人对意境理论的贡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5 张勇;;论黄节与《阮步兵咏怀诗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许振波;浅析中国社会转型期“民间段子”的研究价值[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周志斌;;明清时期江苏农业中的雇佣劳动状况[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8 张德让,龙云平;主语显著和话题显著——评《简·爱》的两个中译本[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熊沛军;;论王世贞书法理论中的“格”[J];书画世界;2009年06期
10 杨静;;《边城》:一颗无需雕磨的珠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先武;;王国维“境界说”对中国百年文论的影响[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礼;范成梅;;徽商与江南士人社会交往研究[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周中明;;论姚鼐对封建官吏形象的描写[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卢佑诚;;方苞与颜李学派[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兵;;探析清廷学术宗尚对桐城派文论及其选本实践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昌来;;特殊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季红真;;论汪曾祺人文精神的血脉源流——《汪曾祺论》第一章[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8 游来林;;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写作教学中的一种探索[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0年遵义县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刚;;孔子的文学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10 文贵良;;阿城的“短”:八十年代的话语建设之一[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4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宋金民;水浒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明华;苏轼诗歌与佛禅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陈蕾;郑珍诗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文志;《文心雕龙》应用写作主体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楠;李纲在桂事迹与诗文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曾璐;明清江南宗族族产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童洁萍;中西思维模式视角下的鲁迅作品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陈小香;明代的知识女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茹辉;黄仲则纪游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胡朋君;民俗视野中的迟子建小说创作[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马高洁;明代妇女的民事法律地位[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云飞;;汪曾祺小说美与爱的诗意世界[J];文学教育(上);2008年04期
2 董建雄;;汪曾祺小说观的文化心理解读[J];小说评论;2008年04期
3 林超然;;现代繁华里的流放——读汪曾祺小说《鉴赏家》[J];名作欣赏;2009年30期
4 雷磊;;读汪曾祺小说有感[J];北京社会科学;1989年02期
5 石杰;汪曾祺小说的禅宗底蕴[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6 丛晓峰;汪曾祺小说的诗画美[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7 席建彬;回归与拯救——论汪曾祺小说的童年视角[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8 李俏梅;从“和尚的一张文凭”谈起——读汪曾祺《受戒》想到的[J];阅读与写作;2001年02期
9 林超然;初调舒缓 辉映绵长——论汪曾祺小说的开局[J];阅读与写作;2003年04期
10 钱少武;;试析江曾祺小说的审美趣味[J];小说评论;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建新;;蒋士铨文学思想散论[A];蒋士铨研究论文集[C];1985年
2 吴长庚;;蒋士铨文学思想初探[A];蒋士铨研究论文集[C];1985年
3 郝兆矩;;浅论刘基的文学思想与诗文[A];明史研究第6辑[C];1999年
4 李景华;;魏源的文学思想和文学成就[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5 李平;;论《周易》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影响[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6 刘刚;;孔子的文学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7 宋效永;;试论刘大櫆的“神气音节”说[A];第一届全国桐城派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8 毕光明;;社会主义伦理与“十七年”文学生态[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9 季甄馥;;瞿秋白《俄国文学史》的时代意义及其文学史观[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一辑)[C];2007年
10 童庆炳;;政治化—审美化—学科化——建国50年来文艺思想变迁的简要描述[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砖窑湾中心小学 尚进;[N];延安日报;2011年
2 李桂玲;[N];文艺报;2010年
3 李燃青;[N];光明日报;2005年
4 龙敏君;[N];文艺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郑丽虹;[N];深圳特区报;2009年
6 张晶 董希平;[N];光明日报;2004年
7 章培恒 骆玉明;[N];文学报;2000年
8 代迅;[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杜浩;[N];江西日报;2011年
10 周冰心;[N];文艺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秀艳;庾信文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白静;焦竑思想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3 常为群;西晋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高娟;周作人文学思想略论[D];山东大学;2005年
5 魏宏远;王世贞晚年文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杨钊;杨慎研究——以文学为中心[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7 韩宏韬;《毛诗正义》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谭少茹;纳博科夫文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联;魏禧文学思想考论[D];辽宁大学;2007年
10 王珏;班固与汉代文学思想[D];辽宁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银平;汪曾祺文学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齐元;诗话人生的“常”与“变”[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马婷婷;论汪曾祺的三副“面孔”[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彭璇;汪曾祺小说与文化融合[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5 韩爱丽;论汪曾祺小说的诗性美[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鲁美;汪曾祺的当代生活经验及其风格衍变[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黎生茂;汪曾祺论[D];安徽大学;2011年
8 李萍;汪曾祺后期小说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彭雪敏;和谐与悲凉的双重书写[D];南昌大学;2012年
10 王媛;论汪曾祺小说的异质性[D];西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汪曾祺文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61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46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