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范畴与初期新诗合法性
本文关键词: 新诗 合法性 中国文学史 文学进化观 出处:《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新文学提倡者以文学进化观为武器论证初生新诗的价值及合法性。有关新诗的最初的历史叙述包含在"中国文学史"框架内,文学史家从诗歌发展、进化与变革的角度阐发新诗价值、塑造新诗品格、建构新诗形态,这种阐发、塑造与建构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规范着新诗的发展道路以及后人对新诗的认知与言说。新旧对照式的文学史叙述透露出想象、建构新诗时无法摆脱旧诗审美规范的焦虑,以及希望新诗从旧诗中吸取有益资源发展、完善自己的"集体无意识"。
[Abstract]:In the framework of " Chinese literature history " , the authors of the literature history includ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oetry , the formation of new poetry , the formation of new poetry , the interpretation , shaping and construction of new poems , which in turn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oetry and the cognition and expression of new poems .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武汉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6ZDA18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5AZW010)
【分类号】:I207.25
【正文快照】: 新诗的价值、地位不仅需要倡导者的理论阐发,更需以自身创作实绩证明,而新诗进一步的历史化、经典化则要靠文学史来完成。新诗如何走进文学史,如何被文学史叙述、塑造,既取决于自身的发展状况、艺术品格,更取决于史家所持价值立场、艺术趣味,所处时代的诗学、文学、文化、政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振龙;结合学生心理 从事中国文学史教学[J];天中学刊;2000年01期
2 杜治国;文学观念的变革与“纯”文学史的兴起──论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史编写[J];齐鲁学刊;2002年02期
3 ;世界第一部中国文学史[J];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03期
4 王泽强;百年学术经典的巡礼与集萃——评《20世纪中国文学史论文精萃》[J];苏州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5 ;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J];秘书工作;2002年09期
6 李明滨;世界第一部中国文学史的发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周兴陆;;窦警凡《历朝文学史》——国人自著的第一部中国文学史[J];古典文学知识;2003年06期
8 汪艳菊;《中国文学史学史》专题研讨会召开[J];文学遗产;2004年01期
9 王媛;“重建中国文学史理论体系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J];文艺研究;2005年02期
10 于希贤;孙灿;;罗庸《中国文学史导论》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炯;;重新认识中国文学史——写在《中国文学通史》12卷本出版之际[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3.3)[C];2013年
2 章培恒;;关于中国文学史的宏观与微观研究[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3 刘毅青;;梁启超解释学接受美学的情感论构造[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4 柴剑虹;;敦煌古小说浅谈[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5 钱诚一;;关于《蚀》三部曲的评价问题[A];茅盾研究论文选集(下册)[C];1983年
6 丁莉丽;;乡村牧歌的消逝——当前乡村题材电影的一种倾向[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杜羽;《剑桥中国文学史》:还原文学史的原貌[N];光明日报;2013年
2 杨泽文;百年千部“中国文学史”[N];湖北日报;2005年
3 杨泽文 ;中国文学史:与其高产不如优生[N];天津日报;2005年
4 白化文;《中国文学史讲义》读慨[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5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徐志啸 本报记者 陈菁霞 采访整理;《剑桥中国文学史》的启示[N];中华读书报;2011年
6 上海大学文学院 潘鸣;中国文学史还有可挖掘的新课题[N];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张炯;重新认识中国文学史[N];文艺报;2013年
8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战略发展研究中心 任慧;“中国文学史”的前世今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章永宏;《中国文学史新著》“心”“新”相映[N];人民日报;2007年
10 吴小如;“中国文学史”的“教”与“读”问题[N];人民政协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精瑛;中国文学史中的古代戏曲研究(1904-1949)[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2 罗云锋;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历史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魏宏玉;民国时期文学史编纂的体系意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5年
2 梁诗晨;《剑桥中国文学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曾琦s,
本文编号:14795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479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