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与宇宙社会学视野下的三个不可能性
本文关键词: 刘慈欣 《三体》 科幻小说 宇宙社会学 文明 技术 伦理 出处:《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刘慈欣在小说《三体》中对宇宙社会学的建构,本质上显示了人类对未来的信念。小说将文明、技术和伦理三原则置于宇宙维度下考察,并在信任不可能、傲慢不可以、永恒不可求的宇宙真相上实现逻辑自洽。刘慈欣在向我们展示其宏大、冷漠的宇宙社会学规则的基础上,发出了善待人性、回归自然的诉求,体现了人类思想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刘慈欣对宇宙社会学的思考,使《三体》超越了传统小说情节取胜的套路,赋予其思辨的色彩,这也是《三体》成为中国科幻小说新标杆的意义所在。以《三体》为代表的"新生代"中国科幻小说,具有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也为西方兴起的未来学提供了东方视角。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Liu Cixin of universal society in the novel < > in the body, essentially shows the human belief in the future. The novel will civilization, technology and ethics principles in a cosmic dimension inspection, and impossible in trust, pride can not achieve self consistent, logical eternal not seeking truth. Liu Cixin in the universe show us the great foundation, indifferent universe sociology rules, a kind of human nature, the natural appeal, reflects the contradiction and complexity of the human mind. Thinking of Liu Cixin on the universe of sociology, which goes beyond the traditional "three > novel plot routines, given its speculative color, this is also become the new benchmark for < > three China science fiction meaning. In"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three" new generation "China science fiction, with the unique charm Chinese literature, but also for the rise of the West and Ea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207.425
【正文快照】: 都610031)一、引言2015年8月,山西作家刘慈欣凭借《三体》系列作品拿下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成为“新生代”中国科幻小说乃至中国文学的标志性人物。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堪称科幻界的诺贝尔奖,刘慈欣是该奖项自1953年设立以来的首位亚洲获奖者,标志着中国科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新榜;王瑶;林品;;评刘慈欣科幻系列《三体》[J];西湖;2011年06期
2 ;三体迷的狂欢节[J];新科幻(文学原创版);2012年01期
3 刘媛;;刘慈欣《三体》中的宇宙社会学建构[J];芒种;2012年10期
4 张金梅;;杜预“三体五例”说及其文论意义[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刘慈欣;;三体(节选)[J];名作欣赏;2014年10期
6 陈文新;论志怪三体[J];学术论坛;1995年06期
7 李涛;谈台湾的科幻小说发展[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8 汤哲声;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创作发展史论[J];文艺争鸣;2003年06期
9 兰草;开创军事科幻小说新天地[J];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12期
10 张希玉;;中国第一家科幻小说报夭折始末[J];出版史料;2008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明炜;歌者来临之后[N];东方早报;2011年
2 刘秀娟;对宇宙的敬畏是科幻文学的动力[N];文艺报;2011年
3 刘维佳;科幻小说之我见[N];文学报;2000年
4 金涛;科幻小说之奇葩[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5 戴翊;科幻小说毕竟是小说[N];文汇报;2008年
6 路甬祥;科学家和他们的科幻小说[N];中华读书报;2008年
7 陈养正;科幻小说:“无米之炊”的“米”从哪来?[N];大众科技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施芳;迎候科幻小说的春天[N];人民日报;2001年
9 汤哲声;科幻小说:期待突破[N];文艺报;2002年
10 徐匡迪;我对科幻小说之浅见[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云;阿瑟·克拉克对刘慈欣《三体》三部曲创作的影响[D];湖南大学;2016年
2 李小叶;中国想象与未来视野[D];海南大学;2016年
3 袁志平;《三体》比喻修辞研究[D];阜阳师范学院;2017年
4 王玮玮;中国科幻小说的受众心理解读[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邹德辉;科幻小说在我国的传播困境与发展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窦芳芳;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的乌托邦建构[D];辽宁大学;2015年
7 叶凌宇;以科学为尺度丈量地球文明[D];广西大学;2015年
8 左冰瑶;科幻星空下的伤心者[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9 张诗悦;刘慈欣科幻小说创作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10 陈果;新生代科幻小说的现代性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797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479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