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寓言与“中国形象”的营构——《鲁迅小说的中国形象研究》评介
本文关键词: 《鲁迅小说的中国形象研究》 中国想象 中国形象 出处:《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吴翔宇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成果《鲁迅小说的中国形象研究》,立足于鲁迅营构中国形象的历史语境、建构策略、形象序列及价值评估等重要问题,系统地梳理了鲁迅建构民族国家想象的话语实践及心路历程,为鲁迅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Abstract]:Research on the Chinese Image of Lu Xun's novels by Professor Wu Xiangyu's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which is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context, construction strategy, image sequence and value evaluation of the Chinese image of Lu Xun.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ombs Lu Xun's discourse practice and mental course of constructing the imagination of nation-state, and provides a new angle of view for the study of Lu Xun.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分类号】:I210.6
【正文快照】: 近代以来中国的民族危机,驱动了包括鲁迅在内的现代知识分子开始探求走出当前困境的未来之路。关于“中国形象”设计等一系列的民族国家想象的思考也因此被催生出来了:“中国”存在着怎样的问题?“中国”现在的境遇如何?“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中国”未来将会是怎样?这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和;;近十年《史记》女性形象研究综述[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14期
2 车瑞;雷珍珍;张方舟;;木吒形象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07期
3 连云城;;彝族经诗《弓场神韵》的神灵形象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4 吴清华;;近十年小说中女性形象研究述评[J];语文学刊;2006年20期
5 ;鲁迅小说中的关键词[J];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03期
6 董韶华;浅谈鲁迅小说中的民俗描写[J];浙江档案;2000年08期
7 高文波;鲁迅小说结构技巧管窥[J];曲靖师专学报;2000年05期
8 张用蓬;鲁迅小说的“生活世界”思考[J];鲁迅研究月刊;2001年08期
9 郭晴云;视角、“我”与鲁迅小说[J];昌潍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10 张建生;鲁迅小说创作中的喜剧问题[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琼英;;翻译与创作:鲁迅小说篇章建构机制的现代转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刘国文;金乃茹;;对立统一规律在鲁迅小说创作中的运用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马以鑫;;鲁迅小说:永存的对话世界[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4 汪晖;;自由意识的发展与鲁迅小说的精神特征[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5 史志谨;;鲁迅小说《奔月》解读[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吴学辉;;试析鲁迅小说语言之幽默特色及其实现途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长华;;自我认知的难题:鲁迅小说与故人相逢叙事[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丁景唐;;关于延安出版的《一件小事》[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9 王野;;“革命文学”论争与福本和夫——关于鲁迅小说及新文学革命现实主义发展中的个性主义问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10 徐越化;;浅谈茅盾关于鲁迅小说的评论特色[A];茅盾研究论文选集(上册)[C];198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莫聿;从鲁迅小说中得来的真知识[N];文艺报;2004年
2 王恒;鲁迅小说新解读[N];湖南日报;2004年
3 吴中杰;评点鲁迅小说[N];文学报;2003年
4 曹文轩;“细瘦的洋烛”与作家的品质[N];文艺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淑芳;鲁迅小说与戏剧[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丁海波;鲁迅小说的人学思考与文化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志明;鲁迅小说时间诗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曹禧修;抵达深度的叙述[D];河南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明玉;明代中后期传奇中商人形象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2 萨日娜;关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蒙古小说的形象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超;新时期山东小说中的“好汉”形象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6年
4 蔡敏茜;中国古代文学的丑女形象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6年
5 朱翠娇;明清两汉演义系列中的帝王形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6 赵丽;唐诗中的女冠形象研究[D];烟台大学;2016年
7 李文贺;《西游记》女性形象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6年
8 文田;《史记》“士不遇”形象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6年
9 李茜;新时期小说中矿工形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10 张夏青;卜乃夫小说中的李{腨m形象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907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490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