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王弘交游新考
本文关键词: 陶渊明 王弘 遗民 出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大约元兴三年(404)闰五月,陶渊明东下京口,出任刘裕镇军参军。同一时期,王弘也在刘裕幕中,二人应在此时相识。史籍中,王弘于义熙末"欲识之(陶渊明)"的记载应予以否定。因政治态度不同,陶渊明于义熙末年拒绝征聘,且不愿与任江州刺史的王弘相见,即史籍所言"不能致也"。王弘设计于半道拦截后,陶渊明在谨守遗民节操的前提下,与之保持着私人交往。这也是晋宋之际陶渊明对待其他仕宋友人的交游原则。明了陶渊明与王弘的"旧知"关系,还可以证明陶诗《于王抚军座送客》并非伪作。对陶、王交游的考察,可见陶渊明在晋宋之际的政治品节。
[Abstract]:In May, Tao Yuanming went east to Jingkou to join the army in Liu Yuzhen. At the same time, Wang Hong was also in Liu Yu Curtain, and the two men should have known each other at this time. The account of Wang Hong Yu Yixi's late "Tao Yuanming" should be denied. Due to different political attitudes, Tao Yuanming refused to recruit in the late years and refused to meet Wang Hong of Ren Jiangzhou's thorn history. Wang Hong was designed in the middle of the road to intercept Tao Yuanming in the premise of observing the customs of the bereaved people. This is also the principle of Tao Yuanming's friendship with other official and Song friends during the Jin and Song dynasties,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old knowledg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o Yuanming and Wang Hong. It can also be proved that Tao's poem "sending guests to the throne of Wang Fujun" is not a fake. The investigation of Tao and Wang's friendship shows Tao Yuanming's political festival during the Jin and Song dynasties.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
【分类号】:I207.22
【正文快照】: (1)参见朱自清《陶渊明年谱中之问题》、逯钦立《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龚斌《陶渊明集校笺》、杨勇《陶渊明年谱汇订》、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宋书》卷九十三《陶潜传》略云:“义熙末,征著作佐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1](P2288)据此,陶渊明和王弘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优民;《陶渊明研究资料新编》[J];九江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2 钟优民;《陶渊明研究资料新编》后记[J];九江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3 ;2000年庐山中日学者第二届陶渊明学术研讨会论文报告次序[J];九江师专学报;2001年S1期
4 ;《陶渊明研究专栏》简介[J];九江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周浪;;评李剑锋《陶渊明及其诗文渊源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中国陶渊明研究会筹备会成立启事[J];九江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孙纯;;情寓虚构的诗人——读一海知义的《陶渊明》[J];出版广角;2012年12期
8 钟优民;开创陶渊明研究新局面的浅见[J];九江师专学报;1984年01期
9 赵治中;也谈陶渊明诗文的倾向性[J];丽水师专学报;1985年01期
10 王宪章;陶渊明研究座谈会略述[J];九江师专学报;1986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邓福舜 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陶渊明研究的新收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罗溪南 袁晓琴;专家学者聚宜丰论辨陶渊明[N];光华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明辉;陶渊明研究史论略[D];河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洪彬;论陶渊明的乐境[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夏晶;论曹植之“狂”与渊明之“狷”[D];西藏民族大学;2016年
3 隋萍;扬雄新思想及其对陶渊明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4 儿玉三惠子;陶渊明在日本古代文学上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王能胜;回归自然——论陶渊明对自由的追求[D];暨南大学;2000年
6 金龙;陶渊明诗文的生命体验[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江国兵;陶渊明心态综探[D];西藏民族学院;2007年
8 黎文君;论陶渊明的忧患意识[D];湖南大学;2008年
9 黄碧幼;探索与肯定—谈陶渊明的自我叙述写作策略[D];复旦大学;2013年
10 高晨;陶渊明治学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917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491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