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鲍照、谢灵运思想与审美取向之异同

发布时间:2016-10-23 09:05

  本文关键词:鲍照、谢灵运思想与审美取向之异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湖南师范大学》 2014年

鲍照、谢灵运思想与审美取向之异同

杜凤琴  

【摘要】:元嘉文学处在两晋文学向南北朝文学转关的重要时期,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而鲍照、谢灵运作为元嘉大家,其人及其作品更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代以来,对鲍照、谢灵运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然而把鲍照、谢灵运对比起来观照则基本上停留在对两人山水诗的比较上。因此,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两人的身世经历、个性入手,以两家的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整体观照其思想和审美取向的异同,以期加深对元嘉文学的研究与认知。 绪论回顾了前人对鲍照、谢灵运其人及其作品的研究成果,从中借鉴经验,发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自己的写作思路和研究重点。 正文由四章组成: 第一章:结合鲍照、谢灵运的身世经历,分析两人个性中孤傲、尚志不屈的相同点和狂傲、孤直的相异处,并由此进一步挖掘政治失意状态下两者人生价值和人格追求的异同。 第二章:鲍照、谢灵运都是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文学大家,而政治的得意与否和文学家特有的细腻·、敏感又与两人的生命意识密切相关,因而本章将以此为切入点,重点阐述两人政治思想、生命意识与文学思想的异同。 第三章:鲍照、谢灵运作为元嘉文学的代表作家,两人的主要成就均在于他们的诗歌。本章意图通过分析鲍照、谢灵运诗体和诗歌题材选择的异同,进一步着重把握鲍照、谢灵运乐府诗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以及两人山水诗的异同。 第四章:从鲍照、谢灵运的赋与文出发,细致分析两人赋与文创作的相同点和相异处,把握其审美取向的异同。 结语收束全文,总结鲍照、谢灵运个性、思想的异同以及在个性、思想影响下的两人文学创作和审美追求的异同,进一步确认鲍照、谢灵运思想的深厚及其作品的巨大魅力,深化鲍照、谢灵运对比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7.2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清;试论谢灵运创作山水诗的社会条件和审美心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5期

2 刘育霞;徐传武;;道教对谢灵运及其诗文的影响[J];北方论丛;2010年06期

3 唐爱明;;谢灵运抒情小赋之意境创新论[J];船山学刊;2006年03期

4 刘启云;谢灵运山水诗对传统玄言诗创作的变革[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5 李生龙;论古代文学中的摹拟现象[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6 李生龙;“三不朽”人生价值观对古代作家文学观之影响[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戴建业;;论谢灵运的情感结构及其诗歌的形式结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8 阮忠;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与谢氏家族风习[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朱起予;继踵前贤 开声未来──鲍照的山水之作[J];江苏社会科学;1995年02期

10 李宗长;从鲍照乐府诗看其复杂矛盾的心态[J];江苏社会科学;199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鹏;鲍照诗歌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正学,王建萍;《李寄》主题刍议——兼议六朝文学中的女英雄形象[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2 徐克瑜;;《聊斋志异》与清初思想文化价值取向和审美思潮的关系[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3 裴新平,潘祥辉;今本《南齐书》几例点读问题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4 曾晓梅;;七言诗溯源——最早的完整七言诗的新证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钟翠红;李建华;;论江总的散文创作[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6 杨海帆;;宕昌的凤鸟信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7 刘洪强;;“姜维之母”的疏漏——兼谈毛宗岗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中“逻辑错误”的修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8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9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10 李欣韵;;仿古与生态园林之典范——成都“芙蓉古城”园林设计特色解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宋国庆;;论北朝民歌创作的继承性——与汉代北方民歌之比较[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汪祚民;;《古文辞类篹》圈点系统初探[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孙玉文;;以“恶”为例看词的语法分析必须以音义结合为基础[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5 刘浏;;论晚唐咏史诗的炼事与炼意[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6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张峰;;汉画像中建鼓的形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荣有;柯曙光;;汉画中的钟鼓乐悬综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董良敏;;“神人操蛇”汉画像石考释[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9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平安;探骊中国武术中“黄金分割”思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何辉;孙犁晚年文学创作与文化批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祝孚;传统鱼纹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陶然;协议离婚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毅平;谢灵运与李白之悲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葛晓音;;中古七言体式的转型——兼论“杂古”归入“七古”类的原因[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鲍淮龙;鲍照籍贯小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张鸣年,张云年;谈鲍照身世及其作品的评价[J];滁州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5 顾农;;重读鲍照《芜城赋》[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年04期

6 凌迅;;试论鲍照于齐梁之际的文学影响[J];东岳论丛;1984年03期

7 孙代文;柳宗元人格的特点与缺失[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8 丁福林;;潦倒坎坷的不幸文人——鲍照(下)[J];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06期

9 李向东;;鲍照赋与魏晋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王辉斌;;鲍照:刘宋时期著名的山水诗人——鲍照山水诗兼与二谢山水诗比较论[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雪;;华中师范学院等六个高等院校讨论山水诗问题[J];文学评论;1961年04期

2 张子敬;;论谢朓的人品及其山水诗[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3 古远清;诗艺二题[J];咸宁学院学报;1982年02期

4 喻学才;孟郊山水诗的特色[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6期

5 张明非;略论谢灵运对于山水诗的贡献[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6 冯国双;精工之笔 诗画相生——读王维的《山居秋瞑》[J];语文学刊;1983年05期

7 侯书良;;漫谈孔孚的山水诗歌艺术[J];山东文学;1984年04期

8 颜邦逸;;岑参早期山水诗的艺术特色[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6期

9 尹在勤;;《当代四川山水诗选》[J];诗刊;1986年05期

10 王力忱;令人陶醉 给人启迪——读画家笔下的山水诗[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87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家生;;朱熹咏闽山水诗的美感特征[A];朱熹与闽学渊源——“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李芳民;;简论杜甫的山水诗[A];唐代文学研究(第四辑)[C];1993年

3 陈镜清;陈凌;;浙东山水旅游与中国山水诗之形成和昌盛[A];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吴翔明;;论李白山水诗在中国山水文学中的特殊地位[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陈道文;;二谢山水诗之时空比照[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6 孙勇先;;南朝诗歌的成就与贡献[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韩宁平;;羊祜:儒玄兼修的政治家[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筱华;;天台、雁荡的另一种解读——兼论徐霞客山水游记的文学性[A];徐霞客在浙江[C];1998年

9 张涤云;;论李白三峡诗的美学特征[A];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集)[C];1997年

10 金泽民;;六朝名士的山水情结[A];徐霞客在浙江·续二——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胡晓华;[N];马鞍山日报;2011年

2 邢宇皓;[N];光明日报;2005年

3 郭军;[N];贵州政协报;2003年

4 高蔚 郭丽君;[N];文艺报;2010年

5 李振远;[N];大连日报;2010年

6 王建平;[N];光明日报;2004年

7 张晓虹;[N];四川政协报;2003年

8 桑原;[N];长白山日报;2011年

9 雷涛;[N];文艺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张大鹏 本报通讯员 吴尚华;[N];安徽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宇皓;谢灵运山水诗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2 杨文榜;柳宗元及其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惠;荒野哲学与山水诗[D];苏州大学;2008年

4 张润平;元嘉三大家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5 唐春生;南朝宗王属吏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6 王建国;东晋南迁士族与文学[D];复旦大学;2005年

7 顾建国;张九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兰宇冬;物色观形成之历史过程及其文学实践[D];复旦大学;2006年

9 吴冠文;谢灵运诗歌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徐晓力;从山水观念到山水图式[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鉴生;山水诗兴起成因的辨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琳;论六朝山水诗结构的成因及嬗变[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郑红群;起视万花开,一花一天地[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4 胡小林;论魏源山水诗的人格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正海;魏晋自然观与山水诗歌[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傅怡静;宋代山水诗与山水画关系论[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7 侯长生;朱熹山水诗的渊源与嬗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宋航;佛教与谢灵运的思想及其山水诗[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杨小青;庄园经济下山水题材的变革[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宋瑞芳;吴越多才士 风流入中原[D];内蒙古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鲍照、谢灵运思想与审美取向之异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01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501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2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