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冯至早期叙事诗的叙事艺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对冯至早期叙事诗的叙事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重庆师范大学》 2014年
对冯至早期叙事诗的叙事艺术研究
罗杨
【摘要】:从目前看来,叙事诗这样一种诗歌形式在各个层面都显得并不是十分成熟。基于古代文学的历史来看,叙事诗这样的特殊文学类型并没有做到从其它文学类型之中独立出来。即便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左右在中国逐渐兴起的白话新诗运动的影响下,虽然有效地促进了叙事诗创作,可是依然不能做到对传统的三种基本叙事诗模式的突破。冯至的早期作品则是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整个叙事诗的现代转型,对发展中国现代叙事诗无疑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冯至叙事诗即是将叙事过程诗意化,通过对独特符号型叙事模式的运用来进行革新,而这正有效地突破了以往的“情节型”、“感事型”、“纪事型”三种基本模式。从冯至的叙事诗的取材进行分析,往往则是民间故事或者是古代神话传说,这就将其和现实之间的直接联系割断,以便使虚幻感和距离感产生于时空关系当中。通常来讲,将叙述时空进行虚构化操作,能够令诗歌营造出来的艺术氛围超然物外。从情节上来看,他的叙事诗对于直线型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突破,逐步对情节淡化处理,将着力点放在彰显人物转变的内心世界。通过对特定象征形象的选取,凭借意象、人物等层面象征构成有着浓郁象征意味的形象体系,借助于这样的叙事模式的使用,则将现代社会当中生命个体所存在的现代体验进行了传达。 在冯至前期叙事诗之中,象征意蕴凭借有着现代意义的戏剧化的方式传达出来,,并积极地营造戏剧场景,凭借变幻的时空幻境,从而做到让其所创造出来的叙事意境显得浪漫神秘,进而渲染情绪氛围。而且在这一过程当中,冯至的叙事诗在叙述观点上是凭借转化人称来对其实施不断的变换,通过多种叙述视角的使用,以及价值交叉发展的情节线索,这些就使得冯至叙事诗的话语反映多种声音,体现出多声部的特点。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7.2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瑾;;冯至诗歌艺术个性的重新审视[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岳明杰;王亚非;;试析冯至早期诗的青春特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段虹;冯至哲理诗在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发展中的地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4 孙玉石;中国现代诗国里的哲人──论二十年代冯至诗作哲理性的构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5 谢冕;冯至先生对中国新诗建设的贡献──冯至先生周年祭[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6 陈思和;探索世界性因素的典范之作:《十四行集》(续)[J];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04期
7 罗绂文;新时期冯至诗歌研究综述[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辛禄高;论冯至早年叙事诗的悲剧性[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安文军;孤独感、倾诉意识与追问意识——冯至早期诗集《昨日之歌》解读[J];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10 张晓琴;论冯至早期叙事诗的现代意义[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慧;;安贝托·艾柯的小说叙事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熊振均;他人,就是地狱——萨特的自由观浅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谢昭新;;论朱湘的诗学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阎国忠;;从生态学到哲学与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段进义;;论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宫小兵;;什么是死亡:论海明威的死亡书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7 严俊;李江;;绝望的时空旅行——《五号屠场》的存在主义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8 刘丹丹;;当代工笔人物画多元发展的再探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9 温泉;;京派小说中的焦虑意识探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10 郭建;;用存在主义解读悲剧《无期徒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余玉花;;生命价值的哲学辨析[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2 廖和平;;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浅析——兼论社会主义自由建设[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民族、民生、民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邓志伟;;孟子的同心观[A];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12年
4 郭志云;;表现主义的诱惑——茅盾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探源之一[A];茅盾研究(第11辑)[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燕燕;梅洛—庞蒂具身性现象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4 赵瑞华;媒介文化与休闲异化[D];暨南大学;2011年
5 汪鲸;新加坡华人族群的生活世界与认同体系(1819-1912)[D];暨南大学;2011年
6 冯旭洋;论教育“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俏华;论我国榜样教育中的道德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欣;师陀论[D];兰州大学;2011年
9 刘惠玲;话语维度下的赛义德东方主义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贵禄;高地上的文学神话[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苏丹;消费主义批判[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5 黄杨莲;论塞缪尔·巴特勒《众生之路》的成长主题[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展;现代安徽诗人诗学批评[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左传韵;从畏惧的面对到平静的领悟[D];南昌大学;2010年
8 赵阳;朱湘诗歌论[D];山东大学;2010年
9 孙玉香;我国民办高校德育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陶也;赖声川相声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石;中国现代诗国里的哲人──论二十年代冯至诗作哲理性的构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2 谢冕;冯至先生对中国新诗建设的贡献──冯至先生周年祭[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3 谭德晶;爱,是不能实现的——冯至的叙事诗与外来影响[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蓝棣之;论冯至诗的生命体验[J];贵州社会科学;1992年08期
5 周棉;鲜为人知的剧作——谈冯至的梦幻剧[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6 周棉;;论冯至的十四行诗[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7 普丽华;诗化而奇幻凄艳的人性悲歌——论冯至早期的叙事诗[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冒炘 ,周棉;冯至诗歌初探[J];江汉论坛;1982年09期
9 张福贵;;为“文化五四”辩护——两个“五四”的不同境遇与价值差异[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郑云霞;;冯至早期叙事诗的艺术特征[J];南都学坛;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恒文;冯至的两首同题诗──《威尼斯》[J];新文学史料;2001年04期
2 吴武洲,杨玉静;《北游》:放逐者的诉求与追索——兼论冯至的转型倾向[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3 吴武洲;山水映照下的存在之思——论冯至散文集《山水》的哲学意蕴[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龚凤丹;沉思的诗:从冯至到西川[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S1期
5 陆耀东;关于冯至研究的对话[J];诗探索;2003年Z2期
6 杨志;人格的形成:时代、山水和神性——论冯至中期文学观念的核心[J];诗探索;2003年Z2期
7 范黎来;冯至诗歌抒情、叙事、哲理的统一[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顾迎新;;冯至诗集新老版本的重大歧异[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杨汤琛;;论冯至散文的诗性品格[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肖百容;;于瞬间寻觅永恒——论冯至诗歌的时间观[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W·顾彬;张宽;卫东;;路的哲学——论冯至的十四行诗[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2 荣光启;;诗歌的中年——论屠岸诗歌与卞之琳、冯至的关系[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汪剑钊;;祈祷“至高的灵魂”——郑敏诗歌小论[A];郑敏诗歌研究论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维;[N];云南日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刘永喜 通讯员 李冰;[N];开封日报;2010年
3 吕绍宗;[N];中华读书报;2012年
4 北京大学 严宝瑜;[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5 杨建民;[N];中华读书报;2011年
6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 郑敏;[N];光明日报;2014年
7 严宝瑜;[N];光明日报;2000年
8 徐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9 北塔 中国现代文学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北塔;[N];文艺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周;诗人冯至的创作历程及其成就[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浩;论冯至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精神特质[D];山东大学;2009年
2 周晶;行走在浪漫主义路上——冯至[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李璞;论冯至早期诗歌的“追寻”主题[D];河南大学;2012年
4 高莉芳;论冯至诗歌的生命焦虑[D];浙江大学;2013年
5 兰玉凤;抗战时期冯至对生命的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罗绂文;“东”突“西”奔:冯至早期诗歌中的信仰问题[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杨枝煌(杨杞煌);诗人和哲人的美女——冯至《山水》散文集[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卢婕;坎坷的浪漫[D];苏州大学;2011年
9 李福臣;论冯至诗歌的知性追求[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谢晓家;试论冯至对生命存在的本质与意义的探寻[D];中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对冯至早期叙事诗的叙事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05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50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