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香港文学文化身份认同研究批判——以本土性与中国性的内在矛盾为核心
本文选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切入点:香港文学 出处:《文艺理论研究》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香港及海外不少学者利用或借鉴"第三空间"理论来探究香港文学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产生了均建立在以"本土性与中国性的内在矛盾"为根基进行论述的"边缘论""夹缝论"和"北进想像论"三种典型看法。为突破"本土/中国"讨论框架的局限,朱耀伟试图把视野转移到"东西方,本土和全球以至东方主义/后殖民性和全球资本主义之间"进行。以上的讨论实际显示出政治因素是长期制约香港文学和中国文学关系讨论的重要原因。他们在阐释理论的过程中均暴露了学术缺陷和意识形态立场,无论在学理还是现实上都无法让人信服。
[Abstract]:Since 1990s, many scholars in Hong Kong and overseas have used the "third Space" theory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Hong Kong literature. It is based on the three typical views of "margin theory" and "northward imagination theory", which are based on the inherent contradiction between nativism and Chineseness, in order to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 of the discussion frame of "native / Chinese". Zhu Yaowei tried to shift his vision to "East and West," The above discussion actually shows that political factors are an important factor restricting the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ng Kong literature and Chinese literature for a long time. In the process of explaining the theory, the academic defects and ideological stand are exposed. Neither in theory nor in reality is convincing.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I20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登翰;香港文学的文化身份——关于香港文学的“本土性”及其相关话题[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2000年03期
2 杨匡汉;学术语境中的香港文学研究[J];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02期
3 古远清;香港文学研究20年[J];学术研究;2002年07期
4 古远清;为重构香港文学多元化生态的努力和收获[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古远清;香港文学研究二十年[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陶德宗;评世纪之交的香港文学[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钱虹;香港文学:由“弃婴”到“公主”——1979—2000年香港文学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计红芳;内地香港文学研究之我见[J];当代文坛;2005年04期
9 白杨;;淡出历史的“香港意识”——世纪之交香港文学的主题与叙事策略[J];文艺争鸣;2006年01期
10 计红芳;;改版前后的《香港文学》[J];当代文坛;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计红芳;;多姿多彩的香港文学[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2 杨匡汉;;香港十年之文学[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3 曹惠民;;走向前沿[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4 何晶;;知识分子如何介入公众媒介?[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2)[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文豪;也斯 香港文学的形塑人[N];文汇报;2013年
2 深圳特区报记者 钟润生;香港文学:在边缘地带艰难行走[N];深圳特区报;2013年
3 深圳特区报记者 钟润生;“香港文学强调人文关怀”[N];深圳特区报;2013年
4 邹广胜;香港文化的悲与喜[N];光明日报;2013年
5 葛亮;香港文学的“怀旧性”[N];文艺报;2013年
6 白舒荣;香港文学郁郁葱葱[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7 计红芳;多姿多彩的香港文学[N];文艺报;2007年
8 杨匡汉;香港十年之文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石剑峰;也斯谈香港文学往事[N];东方早报;2010年
10 赵稀方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的“无奈”与精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白杨;文化想像与身份探寻[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清秀;香港文学:一种城市文学形态[D];兰州大学;2012年
3 计红芳;跨界书写[D];苏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宋原;透视新世纪《香港文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2 高鹏;黄灿然的香港书写[D];山东大学;2015年
3 赵靓;从1950年代香港青年报刊看香港文学本土化进程[D];山东大学;2013年
4 孙利华;大陆的香港、澳门文学研究述论(1979-2009)[D];苏州大学;2011年
5 白娟;香港都市生态的观察与思考[D];吉林大学;2008年
6 李耿晖;边界与想象[D];暨南大学;2002年
7 王天益;从有界到无疆[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930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593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