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物与汉代乐府诗歌表演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0 04:10
本文选题:出土文物 切入点:汉代乐府诗歌 出处:《山东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汉代乐府是一种涵盖诗歌、声乐、舞蹈、器乐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性表演艺术,流传了两千多年之后,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只是一些乐府歌辞以及一些简单的配乐和表演的文字记录。在今天的学科分类中,汉乐府已经进入了文学的范围,属于汉代诗歌的范畴,在文学范围内,经常采用的提法是"乐府诗"。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汉乐府曾经是一个综合的表演性的存在,这种存在方式对它的语言表达和文学特性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我们要追溯它曾经拥有的表演性存在方式,尽量求得对乐府歌辞和艺术更加准确的和综合的理解。本论文把汉乐府歌辞放在表演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充分利用出土文物对汉代乐府诗歌的表演性特点进行系统研究,虽然不可能完全展现汉代乐府诗歌表演的原形和全貌,但是希望能在此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和进展。本论文主要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首先是绪论部分,主要对本文涉及到的重要概念如出土文物、乐府、表演等做出界定,然后对目前学术界已经取得的关于汉乐府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特别是对在汉乐府表演以及出土文物与汉乐府表演结合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重点介绍。在此基础上,介绍本文的研究空间、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接下来是正文部分,主要由五章构成。第一章是汉画汉简与汉乐府叙事诗情节性表演研究。汉代乐府的叙事性情节性很强,汉代画像石中有很多同题材的故事画像,人物故事、乐府歌曲与故事图画的流传往往是互相照应的,这些图画和故事有助于推进我们对汉乐府叙事诗的把握和研究。汉乐府相和歌清调六曲中的第六曲《秋胡行》,古辞早已流失。汉代流传的"秋胡戏妻"故事以及汉代画像石"秋胡戏妻"画像等一系列文物的出土使我们考察《秋胡行》古辞的本来面目成为可能。1993年江苏东海尹湾汉墓编号为13号的木牍上记载的书目《列女傅》应该是刘向编撰《列女传》的重要取材之一,其中"鲁秋洁妇"故事,应是《秋胡行》演唱的记录。由此古辞《秋胡行》的歌辞考察对汉乐府歌辞留存研究就有了重要启示。①沿着这条思路下去,我们发现汉代乐府借咏鸟来歌颂爱情,汉代辞赋故事多以咏鸟来升华爱情,乐府和叙事辞赋又大都是可以表演的。近年来一系列出土文物,特别是敦煌汉简关于韩朋的材料、尹湾汉墓《神乌赋》的出土,表明咏鸟歌和爱情辞赋除部分题材相同并可以演唱以外,还有更深层的关系,即二者可能是同一部说唱作品的不同部分,咏鸟歌本身不一定讲故事,却可以是在爱情赋讲故事之前或之后演唱的。据此也可以推断,一部分民间乐府和俗赋应该是同源关系。第二章是出土文物与汉代乐府仪式歌曲表演研究。汉代社会对前代礼乐文化有很多的继承和发展,在汉代乐府中有大量的仪式歌曲。大量的金石乐器的出土特别是刻有"嘉至"、"安世"等文字的编磬的出土证明汉高祖《登歌》、唐山夫人作的《房中祠乐》有很高的演出规格,《房中祠乐》为祭祀宗庙之乐,有时也用于宴飨。汉代金石乐器出土很多,丝竹乐器也很多,而且制作精巧,说明金石乐器在汉代郊庙乐府演奏中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丝竹乐器也取得了越来越高的地位,汉代雅乐并没有随着俗乐的兴盛而衰亡,而是形成了新的雅乐体系。这一雅乐体系虽然备受一些朝臣的非议,其发展趋势却是不可阻挡的,而且最终形成一代乐府强音。汉武帝将《天马歌》用于郊庙演奏也是备受争议,郭店楚简《太一生水》篇以及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著名帛画"神yG图"中"太一"神的重要性说明"太一"在汉代人思想意识中极高的地位,汉武帝明写天马,实则在写对宾服四夷一统天下、遨游天界实现长生的愿望和祈求,这和汉武帝本人的诗性气质有很大关系,也是其礼乐教化的一种手段。汉代宫廷驱傩仪式非常隆重,其中也有歌曲演唱,汉代画像石中的驱傩图展示了驱傩歌词中的傩形象;驱傩歌选择儿童合唱是汉代人认为儿童能够驱妖除魔的心理反映,汉墓镇墓形象设计中的儿童塑像可以为此提供佐证。汉代丧葬画像石的出土展示了《薤露》、《蒿里》等歌曲的应用表演情况,山东苍山东汉墓画像石题记石柱、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中"渭水桥"的榜题说明鼓吹铙歌《战城南》歌曲应该也应用于丧葬仪式。徐州"亲迎图"画像石展示了汉代婚恋歌舞表演的情形,汉乐府中很多歌曲可以在嫁娶时歌唱。出土文物中的踏歌图案展示了戚夫人歌唱《赤凤凰来》时"连臂踏歌"的表演形式。第三章是出土文物与汉乐府表演形式研究。首先结合汉画像石歌乐俑中的乐舞形象分析汉代乐府相和歌表演时的演唱形式,主要有歌歌相和、歌乐相和、两曲相和等形式,歌曲的舞蹈表演主要有自歌自舞、歌舞分离、歌乐舞综合等多种形式。俳优说唱也是汉乐府表演的一种形式,内容以滑稽调笑为主。《俳歌辞》其实是汉代俳优说唱表演的歌辞,说唱俑的出土具体地展示了这类表演可能有的一人自歌自舞和四人配合表演两种形式。第四章是出土文物与汉乐府表演场所研究。汉代乐府作品非常丰富,表演形式多种多样,规模有大有小,适应不同表演需求和不同的演出场地,出土文物展示了汉代歌曲的居室、殿庭、广场、楼台等表演场地。表演场地所带来的娱人性特点对汉乐府有重要影响,直接影响了其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质。第五章是出土文物与汉乐府表演的服饰和道具研究。服饰是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长袖舞的运用对于汉乐府的特质展现有重要作用。"象人"表演是汉乐府的重要表演形式,画像石中《总会仙倡》的图象证明这是一场很有规模、综合性很强的歌曲演唱和化妆模仿表演。诸城"象首人身"画像石可以给汉代与大象有关的歌曲表演提供形象展示。汉代画像石中的缚虎图和汉简中关于禹步、"粤祝"的记录为我们了解《东海黄公》表演中的老虎面具的使用以及禹步、"粤祝"等表演情景提供了材料。最后是结语。借助出土文物,本文对于汉乐府诗歌表演研究有很多重要收获。因为对表演的关注,我们对汉乐府诗歌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很多汉乐府诗歌的表演形式有了直观的了解,对一些歌曲和个别没有记录歌词的曲目进行了推测,对一些汉乐府诗歌表演表素要素背后的内在文化意义进行了考察。但是因为对声乐、器乐、表演等专业知识的不足和文物出土的偶然性,一些汉代乐府诗歌表演研究还有待深入。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K871.41;I207.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子初;洛庄汉墓出土乐器述略[J];中国历史文物;2002年04期
2 齐天举;;古乐府艳歌之演变[J];阴山学刊;1989年01期
3 邱永生;魏鸣;李晓晖;李银德;;徐州北洞山西汉墓发掘简报[J];文物;1988年02期
4 ;咸阳杨家湾汉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7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漆明镜;“清商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2 王传飞;相和歌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伏俊连;俗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思呈;汉代女性长袖舞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2 李艳梅;汉晋音乐制度与俗乐[D];西南大学;2013年
3 李玲玲;论先秦两汉诗歌的表演性[D];山东大学;2011年
4 柯曙光;汉墓乐悬及其礼乐文化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5 宋雅寒;汉画像石中的女性造型[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茂靖;汉代俗赋的说唱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916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591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