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儒学新变与“新小说”的国家想象
本文选题:新小说 切入点:国家想象 出处:《文艺理论研究》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世纪初"新小说"的国家想象,是现代小说的重要开端,更是现代意义上民族国家叙事的一个重要起点。这既与西方现代性的传入有关,更是晚清儒学突围的结果。公羊学朴素进化论与西方进化论的化舍,改变了中国小说的传统时空结构,三代、桃源叙事转向了指向未来的"新中国"的想象。政治小说在引入西方政治理念的同时,以文明和道德的理想主义重构了现代国家的符号体系。"华夷之辨"与民族国家意识的相互激发,在"新小说"建构民族国家认同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新小说"东方式的国家想象,渗透着对现代性的反思,揭示出儒学现代转型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所在。
[Abstract]:In 20th century, the national imagination of "New novels" is an important beginning of modern novels, and also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of nation-state narration in modern sense, which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modernity. It was also the result of the breakthrough of Confucianism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change of the traditional space-time structure of Chinese novels, three generations, was made by the theory of simple evolution of ram's study and the western theory of evolution. Taoyuan's narration turns to the imagination of "new China" in the future. Political novels introduce western political ideas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idealism of civilization and morality, it reconstructs the symbol system of modern country. "New novel"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state identity. The national imagination of the eastern way of "New novel" permeates the reflection of modernity and reveal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Confucianism to human civilization.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基金】: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计划“中国语言文学”成果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资助
【分类号】:I207.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但红光;;影响的焦虑——晚清“新小说”的引入[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姜荣刚;;技术与政治革命的双重变奏——晚清“新小说”兴起的历史机缘[J];学术论坛;2013年02期
3 冯妮;;晚清“新小说”中的少年形象及其形式症候——重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4 陈平原;论“新小说”主题模式[J];文艺研究;1989年02期
5 陈建华;“新小说”与“想像社群”[J];读书;2000年01期
6 杨庆祥;;“读者”与“新小说”之发生——以《上海文学》(一九八五年)为中心[J];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04期
7 朱秀梅;;晚清“新小说”类型及其演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魏善浩;“新小说”反传统的文学实验背后——《窥视者》创“新”的文化内涵[J];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9 邓伟;;试论晚清“新小说”的白话语言建构[J];兰州学刊;2009年02期
10 黎跃进;近代“新小说”与日本启蒙文学[J];中国文学研究;1997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深圳报业集团驻沪记者 马信芳;116年前“时新小说”首次出版[N];深圳特区报;2011年
2 何轩;晚清新小说兴起的内生动力[N];文艺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秀梅;“新小说”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2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951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595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