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辛夷坞网络小说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8-03-27 08:45

  本文选题:辛夷坞 切入点:网络小说 出处:《当代文坛》2017年05期


【摘要】:辛夷坞是网络文学领域青春文学的新领军人物,其代表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改编成电影后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在《致青春》走红之前,文学评论界对她的研究与其作品的热卖却大相径庭,即便在电影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绩后掀起了辛夷坞研究热潮,评论界对其整个创作的研究也冷热不均。纵观辛夷坞网络小说研究,《致青春》是热点,正面肯定是主流,当然也有见仁见智的不同声音。不过,如同对整个网络文学的研究一样,文学批评的介入仍然不够,且不平衡。传统主流文学批评在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应该可以有更多的作为,这不仅有益于网络文学,也有益于文学批评的自身建设。
[Abstract]:Xin Yi-wu is a new leader in youth literature in the field of online literature. His masterpiece, Youth to our end, has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since it was adapted into a film. However, before it became popular, Her research in literary critics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popularity of her work, even after the film has achieved a good box-office result, The research on his entire creation has also been uneven among critics. Throughout the study of Freshwood's online novels, "to Youth" is a hot spot, and the positive is definitely the mainstream, and of course there are different voices with different opinions. Like the study of the whole network literature, the intervention of literary criticism is still insufficient and unbalanced. Traditional mainstream literary criticism should be able to do more 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literature, which is not only beneficial to network literature, but also beneficial to network literature. It is also beneficial to the self-construction of literary criticism.
【作者单位】: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网络文学”重点项目“网络时代的情感小说:辛夷坞小说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WIWX2015003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商建辉;;时光的背后——读辛夷坞的《我在回忆里等你》[J];出版广角;2011年01期

2 苗向东;;辛夷坞的“关键选择”[J];职业;2013年19期

3 纸卷;;辛夷坞:青春就是为喜欢的男孩疯狂阅读[J];意林(原创版);2013年12期

4 李愫生;;辛夷坞,让青春多些可能性[J];女性天地;2013年05期

5 李愫生;;辛夷坞,让青春多些可能性[J];课堂内外(初中版);2013年05期

6 付洋;;辛夷坞:青春悄然逝去,爱情终将不朽[J];婚姻与家庭(社会纪实);2013年07期

7 张临军;;80后才女辛夷坞:我的青春我做主[J];伴侣;2013年10期

8 李愫生;;在“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绽放——辛夷坞篇[J];人生与伴侣(下半月版);2013年07期

9 李玉;;由真情流露到反真实的商业化写作——网络作家辛夷坞作品评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刘潇;;从辛夷坞的小说看现代女性的生存环境[J];长城;2011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记者 方文国;辛夷坞起诉“悦读纪” 出版产业链再现诚信危机[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张莉;侵犯优先签约权 《致青春》作者惹官司[N];中国贸易报;2014年

3 于琦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王京雪;“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是用来追忆的”[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4 早报记者 石剑峰;原著作者辛夷坞:小说让一代人共鸣,赵薇能读懂我的故事[N];东方早报;2013年

5 文武;《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签约制”和“生产线”[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6 白烨(学者);“暖伤青春”的转折[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7 国风;人与自然的和谐[N];中国艺术报;2008年

8 韩晗(武汉大学文艺生产与消费研究中心研究员);看市民阅读如何接近阅读本质[N];中国图书商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欧冬春;辛夷坞小说及其文学效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2 王婧;探索青春存在的意义—辛夷坞青春写作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16708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6708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7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