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小说:古典气质与乡镇叙事
本文选题:余华小说 + 古典气质 ; 参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07期
【摘要】:虽然余华常常被作为先锋文学的代表例举,但他其实是一个颇具古典气质的作家。他的小说以讲述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故事"为宗旨,始终以江南小镇作为叙事视角和规定时空,藉此以观察思考"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及其多种可能。他的小说创作虽可以分为先锋时期和后先锋时期两个不同阶段,但在典雅叙事风格的追求、对传统经验的开掘和对某些核心问题的思考上却是前后相承的。他的小说虽屡有新变,但始终围绕乡镇叙事展开,看不到这一点,便不能很好地理解余华及其一以贯之的思考。
[Abstract]:Although Yu Hua is often cited as a representative of avant-garde literature, he is actually a classical writer. His novels aim at telling the "Chinese story"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lways regard the small town in Jiangnan as the narrative angle of view and stipulate the time and space, and thus observe and think about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nge" and "invariance" and its various possibilities. Although his novel cre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different stages: pioneer period and post-pioneer period, however, his pursuit of elegant narrative style, the excavation of tradi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 reflection on some core issu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Although his novels have many new changes, they always revolve around the narration of villages and towns. Without this, Yu Hua and his consistent thinking can not be well understood.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I207.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旭东;王钦;;消逝的诗学:贾樟柯的电影[J];现代中文学刊;2011年01期
2 兴安;;才子佳人文学传统的戏拟与嘲仿——读余华的《古典爱情》[J];文学自由谈;198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徐勇;;余华小说:古典气质与乡镇叙事[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07期
2 佟彤;;《天注定》中的游民与侠气[J];电影评介;2017年10期
3 刘晓红;;《山河故人》:美学怀旧下的文化乡愁[J];电影文学;2016年15期
4 王雪雯;;《山河故人》的时空思辨[J];艺术科技;2016年07期
5 刘春;;讲述“中国”的两难——以贾樟柯《山河故人》为例[J];艺术广角;2016年01期
6 尹兴;;新“人民美学”与“权力突围”:贾樟柯电影《天注定》的视觉政治[J];艺苑;2014年05期
7 李建周;;“怀旧”何以成为“先锋”——以余华《古典爱情》考证为例[J];文艺争鸣;2014年08期
8 刘虬;;变化中的静物:新时代的好人们——贾樟柯电影《三峡好人》的主题分析[J];阴山学刊;2011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笑冬;;论贾樟柯电影中的“故乡”[J];电影文学;2009年06期
2 阮艳萍;;DV媒介对创作心态影响之研究——以贾樟柯《任逍遥》为例[J];电影文学;2008年17期
3 吕新雨;从彼岸开始——新纪录运动在中国[J];天涯;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慧,曹磊;恶与善:余华小说中“父亲”的迷失与回归[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王芳;谈余华小说的另一种人文关怀[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程戈;对余华小说一种存在哲学的解读[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1期
4 张福萍;论余华小说的并置链[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张瑞英;;论余华小说的暴力审美与死亡叙述[J];文史哲;2006年03期
6 董颖;;余华小说中恶魔性现象的初步统计分析[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杨振宇;;余华小说创作中苦难主题的嬗变[J];绥化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王峰;公培强;;苦难的救赎——论余华小说中苦难意识的流变[J];科技信息;2009年06期
9 张治军;;浅谈余华小说的暴力[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钟海林;;余华小说的风格转变[J];名作欣赏;2010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何换生;王达敏;;论余华小说的少儿形象[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2 陶锐钊;;父亲之歌——从父子关系的演变看余华小说的创作[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袁良骏;学者十年,学风如是[N];文学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贝莎;论余华小说的反讽艺术[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施涵丽;论余华小说的现代主义特征[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3 徐姗姗;余华小说创作风格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4 邵明可;论余华小说的底层叙述[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庞男;余华小说中的大众形象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柏君;比较视域下余华小说中的“疯”“ 傻”“ 狂”形象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7 叶臣;余华小说的暴力叙事及其演变[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8 解亚姣;余华小说中的死亡问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9 赖妍彦;余华小说的空间及其隐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10 刘玲;论余华小说创作中的命运书写[D];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242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924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