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之恶偷恶骗行径与社会风习
本文选题:恶偷恶骗 + 社会风习 ; 参考:《明清小说研究》2017年02期
【摘要】:明清小说里有大量偷儿、骗子形象描写,其中恶偷、恶骗的数量占绝对优势。而恶偷恶骗行径的猖獗,是一个历经千余年的社会现象,是社会部分群体的不良习气使然。而明清小说的作者们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表达了他们对历代社会形形色色延绵不绝的偷骗恶习的深恶痛绝;而一段段精辟的议论和犀利而精准的文辞,对各类骗术进行了经验般的总结和训诫意味的提醒,为当时乃至后世的各类人群尤其是为商贾群体提供了诸多防骗杜骗的指导。其社会意义不容低估。
[Abstract]: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stolen children, liars in the novel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rampant practice of stealing and cheating is a social phenomenon after more than a thousand years, which is caused by the bad habits of some social groups. And the writers of the novel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expressed their deep abhorrence of the various kinds of swindling and evil habits of the past dynasties through vivid stories; and a section of brilliant comments and sharp and accurate texts. All kinds of deceptive techniques have been summed up as experience and admonition reminders, which provides a lot of guidance for all kinds of people at that time and even for later generations, especially for merchants. Its social significance should not be underestimated.
【作者单位】: 日本神奈川大学;九江学院社会系统学研究中心课题组;
【基金】:江西省社科规划课题《文学视角下的明清社会风习研究》(项目编号:16wx07)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207.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超;罗钊;;论明清小说的劝教艺术[J];南昌高专学报;2007年02期
2 欧阳珍;;关于明清小说教学的几点思考[J];河池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3 马婷;;明清小说读者研究述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4 ;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代表大会暨明清小说学术研讨会简介[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姚晓黎;;《明清小说宝物崇拜研究》简评[J];太原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6 万晴川;;探骊得珠 琳琅满目——评刘卫英博士《明清小说宝物崇拜研究》[J];学术交流;2009年03期
7 胡胜;;别开生面的解读——刘卫英《明清小说宝物崇拜研究》评介[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田静;;评析明清小说中女性的现实复仇[J];晋中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赵红梅;程志兵;;明清小说中的一种“农民”[J];贵州文史丛刊;2010年01期
10 王玉超;刘明坤;;论明清小说作者与科举的关系[J];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晓冬;;明清小说中的私塾教师[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仓显;;东方盐文化与明清小说[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3 莫其康;陈麟德;;明清小说与江苏兴化[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向峰;;明清小说序跋中的美学思想[A];东方丛刊(1995年第4辑 总第十四辑)[C];1995年
5 陈敏;;明清小说词语札记三则[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莫其康;;兴化:明清小说的重要基地[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7 赵臻;;真理的双重指归——从明清小说中的佛道人物看其内蕴与本质[A];东方丛刊(2004年第3辑 总第四十九辑)[C];2004年
8 陈建华;;《革命与形式》修订版后记[A];茅盾研究(第11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向敬之;明清小说分析新视角[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2 南京审计学院 韩希明;明清小说中宗族兴衰的制度文化因素剖析[N];光明日报;2009年
3 刘天振;民间类书与明清小说[N];光明日报;2006年
4 宋益乔 苗菁;明清小说与运河[N];光明日报;2009年
5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葛永海 赵璐珊;谶验叙述:明清小说的一种重要结构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郑飞;江苏省社科院文学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郑秋;看明清小说中的“德治”[N];中国审计报;2003年
8 王平;明清小说与“德治”[N];光明日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郑文丰;六部经典明清小说勾勒明清文化[N];贵阳日报;2011年
10 龙瑜;网络创作莫少了思想的深度[N];中国艺术报;2014年
,本文编号:19892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989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