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范稳“藏地三部曲”中的大地书写

发布时间:2018-06-16 08:02

  本文选题:范稳 + 藏地三部曲 ; 参考:《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藏地三部曲”由《水乳大地》、《悲悯大地》以及《大地雅歌》构成,是范稳书写藏地文化的集中展现。作品一经面世就受到广泛好评,作品在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的追求与创新,使其在当代文坛上备受关注。范稳以汉族作家身份成功将藏地风情及精神文化进行了深层书写,体现出浓厚的大地情结。本文将从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绪论部分,首先阐释“藏地”的文化意义。关于藏地题材小说的书写,“藏地”不再是纯粹自然地理意义上的藏地,而是被作者赋予了文学文化意义,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然后对关于“藏地三部曲”的相关研究进行简要的梳理,进而引出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一章,主要从三部曲的命名入手,解读大地对于藏地人们的物质意义与精神意义;大地与自然、宗教之间的关系;范稳作为汉族作家在“藏地三部曲”中是如何关注藏域大地的。第二章,主要从精神信仰角度出发,探讨藏域大地上人们的生存状态。首先简要梳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宗教题材的书写,引出范稳在此基础上的表现与发展;其次,主要从信仰对人性的救赎以及信仰关怀下对生命生存问题的思考两方面来叙述藏地的精神风貌。第三章,主要分析大地书写在艺术形式上的表现。主要从“神灵即现实”的本土化写作手法,复杂多样的文体结构以及藏地风情的书写等方面来介绍小说深沉、雄浑的艺术特色。本文以“大地”为切入点,努力展现范稳“藏地三部曲”中对藏域大地精神文化的倾情书写,从人们坚韧执着的精神信仰和复杂的格局中挖掘藏域大地的博大、雄浑的美感。
[Abstract]:"Tibetan Trilogy" is composed of "Water Milk Earth", "pity Earth" and "Land Song", which is the concentrated display of Fan Wen's writing Tibetan culture. As soon as the works are published, they are widely praised, and their contents and artistic forms are pursued and innovated, which makes them receive much attention in the contemporary literary world. As a writer of Han nationality, Fan Wen successfully wrote the Tibetan customs and spiritual culture deeply, reflecting a strong earth complex. This article will be discussed from four parts: introduction, first of all, explain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Tibet. With regard to the writing of Tibetan novels, "Tibetan land" is no longer a purely natural geographical place, but is endowed with literary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by the author and becomes a kind of cultural symbol. Then the related research on Tibetan Trilogy is briefly combed, and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paper are elicited. The first chapter, starting with the naming of trilogy, interprets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significance of the earth to the people in Tibe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arth and nature, and religion. As a writer of Han nationality, Fan Wen paid attention to the Tibetan land in the Trilogy of Tibet.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from the angle of spiritual belief, discusses the living state of people in Tibet. First, briefly combing the writing of religious themes since the 1980s and 1990s, leading to Fan's performance and development on this basis; secondly, It mainly narrates the spiritual features of Tibet from two aspects: the redemption of human nature by faith and the consideration of life existence under faith care. The third chapter, mainly analyzes the earth writing in the artistic form performanc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ep and powerful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novel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native writing technique of "the Spirit is the reality", the complex and diverse stylistic structure and the writing of the Tibetan amorous feelings and so on. This article takes "the Earth"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ries hard to display Fan Jin's "Tibetan Land Trilogy" to the Tibetan region earth spiritual culture inclination writing, excavates the Tibetan region earth from the people's tenacious and persistent spiritual belief and the complex pattern, excavates the Tibet region earth's broad, powerful esthetic feeling.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潇雨;;从满族的萨满教中窥视人类应有的精神信仰[J];商;2012年22期

2 宋兴川,金盛华;大学生精神信仰的现状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4期

3 田丽丽,金盛华;中学生精神信仰及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心理学探新;2005年03期

4 宋兴川,乐国安;我国精神信仰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宋兴川;;精神信仰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李昊;叶苑秀;张卫;;当前研究生的精神信仰及其与健康、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郝红英;;中学生精神信仰与主观幸福感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02期

8 宋兴川,乐国安;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精神信仰关系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4年04期

9 马广先;社会转型期精神信仰及其方式的哲学透视与导向[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10 宋兴川;金盛华;;不同年级和专业大学生精神信仰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韩黎;郑涌;;1553名大学生精神信仰与心理韧性的调查[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陈彦垒;邓金平;胡竹菁;;研究生价值取向和精神信仰的初步调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乐国安;宋兴川;;精神信仰与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宋兴川;赵雷;;汉藏大学生哲学性向、生活事件与精神信仰关系的跨文化比较[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宋兴川;乐国安;金盛华;;汉藏大学生精神信仰的跨文化比较[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金盛华;辛志勇;宋兴川;张进辅;;心理学视野中的当代中国价值观和精神信仰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洪小祝;张卫;余承甫;;青少年精神信仰与社会适应的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赵兴义;韩黎;;汉区彝族中学生精神信仰与疏离感关系分析[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管更林;;从名家主持看高效课堂建设[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3)[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郝薇;让诚信成为每个人的精神信仰[N];山西经济日报;2014年

2 王鹏 孔茜;中华文化精神信仰[N];扬州日报;2012年

3 张越;重塑核心价值观,重构精神信仰[N];中华读书报;2013年

4 楚良;精神信仰的坚毅守望[N];文艺报;2002年

5 胡陈;企业目标:生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6 张嵘;“神医”为什么能够骗人?[N];东莞日报;2011年

7 中国教育文化研究中心首席教授 王继华 哈工大传统工业基地转型研究所所长 陈晓东;文化兴省 文化育人 文化天下[N];黑龙江日报;2009年

8 又丹;舒缓社会焦虑,社会才能和谐幸福[N];中国社会报;2011年

9 刘仲康;宗教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突出的两重性[N];新疆日报(汉);2006年

10 北京大学 何怀宏;我们社会的价值观真正多元吗?[N];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申琳;范稳“藏地三部曲”中的大地书写[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2 许霞;福州市大学生精神信仰、自我和谐现状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经华;老年人精神信仰、生活质量现状及相关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付艳华;河南省部分高校硕士研究生精神信仰与健康、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259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0259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e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