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谜语的文体流变及其与诗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07-20 10:34
【摘要】:先秦隐语在后世演变为谜语和灯谜,这三者属于同一文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但通常情况下,此类文体又可统称为隐语或谜语。谜语与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藁砧体、风人体和离合诗三类杂体诗均具有谜语的意味。其次,从文体功能上看,诗谜属于谜语,但却具备诗的形式和美感,隐物的诗谜与咏物诗更是有诸多相通之处。再次,谜语还可以采用诗句作为谜面或谜底,这分别被称作诗句谜和诗底谜。最后,谜语和诗在理论批评方面也有许多相似性,诗学与谜学有着内在关联。
[Abstract]:The pre Qin language of the Qin Dynasty evolved into a riddle and riddle in the later years. These three parties belong to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ame style, but in general, this kind of style can be referred to as a hidden language or riddle. There are close links between the riddles and the poems, which are mainly embodied in four aspects: first, the riddles of the three kinds of Miscellaneous Poems of the Ligusticum body, the wind body and the parting poems all have riddles. Secondly, from the stylistic function, the riddle belongs to the riddle, but it has the form and beauty of the poem, and the riddle of the hidden objects and the poetry of the object. Again, the riddle can be used as a riddle or a riddle, which is called the riddle of poetry and the bottom of the poem, respectively. The riddles and the poems have many similarities in theoretical criticism. There is an inher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sex, poetics and enigma.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魏六朝集部文献集成”(批准号:13&ZD109)成果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熙宗;;从文体与语体的关系谈语体的分类问题[J];当代修辞学;1993年06期

2 孟丽华;莫顺斌;;简论新时期杂文文体的创新态势[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3 王强模;;论文体演变的因素[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4 叶良旋;文体性质透视[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3期

5 张林杰;文体变革与文学的转型[J];学术月刊;1998年08期

6 赵黎刚;“实验文体写作”现象的动因与意义[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杜福磊;;现代文体分类问题论要[J];法学论坛;1996年02期

8 熊江梅;;“充实的形式”:汉语文体形式考析[J];中国文学研究;2014年01期

9 丁波;;论音乐对《楚辞》文体形式的影响[J];作家;2008年24期

10 曾锦标;;浅议中国近代以前文体演变与媒介的关系[J];语文学刊;2007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孟庆阳;;唐前奏议文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承华;;文体变迁的背后——从生命本体看中国文学的文体变迁[A];东方丛刊(2000年第1辑 总第三十一辑)[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志勇;避免文体形式研究的空疏之弊[N];中国文化报;2014年

2 杨光祖;文体形式与文学创造[N];人民日报;2011年

3 李琳;文体形式比较与文化精神阐释的结合[N];文艺报;2010年

4 魏安莉;文学界反思小说的文体[N];北京日报;2001年

5 张学昕;长篇小说的文体变化[N];光明日报;2002年

6 同煤集团煤峪口矿文体中心 刘秀娥;科学发展观在群众文体工作中的指导作用[N];大同日报;2009年

7 叶隽;对话:从“文体拓展”到“思想提升”[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郭建勋;古代文学史研究中的文体学视角[N];光明日报;2005年

9 马相武;短信文学的文化意义[N];光明日报;2005年

10 马相武;新技术承载文学新成员[N];张掖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吕逸新;汉代文体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熊江梅;六朝文体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侯姝慧;20世纪新故事文体的演变及其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志勇;唐代颂赞文体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丹;新世纪长篇小说的文体杂糅[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柏倩;先秦文体的发生和文化学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舒艳艳;碎片·消费·狂欢:微博文体的媒介特质研究[D];湖北大学;2012年

4 杜继业;汉代文体形态研究[D];华侨大学;2009年

5 金静琦;网络“‘微’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6 张柳;行状文文体及宋前行状文考述[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健;语体与文体关系的一致性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柳迎春;关于九十年代以来文体实验的一些思考[D];吉林大学;2006年

9 刘英钦;1896~1919年我国报纸文体变革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10 李宏娟;辩文文体及宋前辩文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332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1332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4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