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论先锋小说与晚生代小说命运书写之流变

发布时间:2018-08-06 21:51
【摘要】:1985年,以马原为领军人的先锋派的出现,通过打破人们熟悉的叙述方式、颠覆了读者既有的阅读习惯,在文坛引起一番热议。在先锋小说逐渐消退之后的90年代,晚生代作家异军突起,并继承了先锋作家形式探索的衣钵。尽管形式创新与命运书写形成了某种悖论,然而不论是先锋作家还是晚生代作家,他们在对传统的写作模式有所突破的同时,也在尽可能地描绘出当代人所面临的生存图景,展现人物的命运,并显现出某种精神态度。本论文以命运书写作为先锋小说研究的切入点,关注这些作品中展现出的主人公的生存境遇;挖掘出隐身于作品背后的作者对命运的思考和感悟探讨;寻找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个人自我意识的复苏情况下,先锋作家们格外关注命运浮沉的原因。并且通过将晚生代作家的小说创作与先锋经典作品对接,探寻不同时代背景下,两代作者在命运追问中得出的不同解答。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分别是先锋小说中的命运书写;先锋小说命运书写的叙事艺术;先锋小说与晚生代小说的命运书写的异同;两者间异同的原因探析。第一章从生存、死亡、命运三个角度阐述先锋小说命运书写的呈现并分析原因;第二章以元小说的叙事策略、先锋小说中的偶然事件、叙述视角与叙述时间四个方面进一步分析先锋小说的形式探索在命运这一母题上起到的作用;第三章从命运书写的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分析晚生代小说;第四章总结全文,从整体上找到从先锋小说到晚生代小说命运书写中的异同。
[Abstract]:In 1985, the emergence of the avant-garde with Ma Yuan as the leading soldier, by breaking the familiar narrative style, subverted the readers' existing reading habits and aroused some heated discussion in the literary world. In the 90's after the vanguard novel receded, the late generation writers sprang up and inherited the vanguard writer's style exploration. Although the innovation of form and the writing of destiny have formed some paradox, both pioneer writers and late generation writers have made a breakthrough in the traditional writing mode,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y are also depicting as far as possible the survival prospect that the contemporary people are facing. Show the fate of the characters, and show a spiritual attitude. This thesis regards the writing of fat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of the study of pioneer novels,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protagonists in these works, excavates the author's thoughts and feelings about fate that are hidden behind the works, and looks for the life of the protagonists in these works since the mid-eighties. With the revival of personal self-consciousness, pioneer writers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reason of the fates. And through the late generation writer's novel creation and the pioneer classical work docking, explores under the different times background, two generation writers in the destiny question obtains the different solution.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namely, the fate writing in the pioneer novel; the narrative art of the fate writing in the pioneer novel;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fate writing between the pioneer novel and the late generation novel; and the cause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The first chapter expounds the emergence and analysis reasons of the fates writing of the pioneer novels from the three angles of existence, death and fate,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narrative strategy of the metafiction, the accidental events in the vanguard novels. This paper further analyzes the role of the form exploration of the pioneer novel in the fate motif from four aspects: the narrative angle and the narrative time;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late birth novels from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the fate writing; the fourth chapter summarizes the full text. On the whole, we find 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fate of the novels from the vanguard to the later generation.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世连;反抗与拯救——先锋小说创作的叙事学分析[J];齐鲁学刊;2000年04期

2 方克强;新时期先锋小说艺术再探[J];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04期

3 向荣;溃败的先锋——90年代中国先锋小说备忘录[J];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06期

4 斯炎伟;突围与困惑——20世纪80年代先锋小说的逃亡取向及其悖论[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钱颖伟;先锋小说研究述评[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唐孕莲;对“人”的再次认识——论先锋小说中的“人”及“人文精神”[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S2期

7 朱向前;《解密》:对先锋小说的修正和冲刺[J];南方文坛;2004年02期

8 聂 茂;阐释序码的文化传播:从拯救型到循环废墟的精神转变——重读先锋小说[J];理论与创作;2005年02期

9 金鑫;先锋文学的大众化传播——先锋小说影视“转译”得失谈[J];理论界;2005年05期

10 张朝丽;刘锦丹;;从模仿到本土化回归——论先锋小说作家的创作转向[J];唐山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建周;;身份焦虑与文本误读——兼及王朔小说与“先锋小说”的差异性[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忠;“先锋小说”的现状及走向[N];学习时报;2006年

2 刘忠;“先锋小说”的现状及走向[N];今日信息报;2007年

3 ;先锋小说与文学未来的发展可能性[N];文汇报;2007年

4 丘峰;颠覆与回归[N];文学报;2000年

5 张新颖 复旦大学中文系;关注当代先锋小说创作 深掘现代汉语创作传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董外平;先锋小说家的精神症候[N];文艺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何晶;夏商:我要抵达生活的细部[N];文学报;2013年

8 杨剑龙 王童;魔幻与写实[N];文艺报;2011年

9 中国作协创研部原主任 文学评论家 雷达;致力于开发另一个空间[N];光明日报;2013年

10 吴秉杰;完整地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N];文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翟红;论80年代中国先锋小说的语言实验[D];苏州大学;2004年

2 王琮;九十年代以来先锋小说创作的转型[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3 郝魁锋;先锋之后的文学踪迹[D];河南大学;2012年

4 叶立文;增长与繁荣—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小说中的先锋话语[D];武汉大学;2001年

5 刘桂茹;先锋与暧昧[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蔡志诚;时间、记忆与想象的变奏[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7 闫秋红;现代东北文学与萨满教文化[D];武汉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振强;试论先锋小说的审美现代性追求[D];南昌大学;2008年

2 刘昱;先锋小说的“文革书写”[D];辽宁大学;2012年

3 董博宇;80年代先锋小说的后现代叙事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4 陈禹;余华长篇小说的叙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5 韩平;民俗文化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锋小说创作[D];湖南大学;2015年

6 陈冠缘;论先锋小说与晚生代小说命运书写之流变[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7 银春花;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后现代性[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8 卢海章;新时期先锋小说的神秘性特征[D];辽宁大学;2009年

9 于兴雷;论先锋小说的人文关怀意识[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庞静;论八十年代中后期先锋小说的审美现代性[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690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1690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3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