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好事近渔父词阅读答案_《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17 21:02

  本文关键词:宋代渔父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北师范大学》 2007年

宋代渔父词研究

张冬梅  

【摘要】: 渔父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原型形象,自先秦以来,这一形象在历代的文学作品中不断出现,成为隐逸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宋词中,描写渔父生活、讴歌渔父隐逸情趣的渔父词为数众多,成为宋代词苑的一朵奇葩。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在广阔的空间上对渔父形象进行溯源,在历史向度上对渔父形象进行比较研究;微观上,将宋代渔父词放在宋代文化的坐标系中,对它们进行分类研究,探讨其艺术成就,剖析其文化内涵,以期更好地了解宋代士人的生存状态,透视古代文化的精神实质,对深入开展宋代文学的研究尽一己之力。 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溯源渔父形象,对产生在先秦时代的渔父历史原型和文学原型进行分析,归纳原型意义;在此基础上,从宋代的政治环境、社会风气、文化思潮及文人心态四个方面,分析宋代渔父词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部分首先分析宋代渔父词的发展脉络,纵向考察不同社会境况下渔父词所呈现出的各异的文学风貌。然后,从文学形象入手,对渔父词进行分类,分析在同样的渔父身上,宋代文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最后,把宋词中的渔父形象分别与《楚辞》中的渔父原型和后世(以元散曲为例)渔父形象比较,从而进一步探究宋代渔父词的内涵。 第三部分分析宋代渔父词的艺术魅力及文化意义,发掘其与众不同的审美价值,正确认识宋代渔父词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207.2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8
  • 引言8-9
  • 第一章 渔父形象的原型及宋代渔父词的产生9-16
  • 一、渔父形象的历史原型和文学原型分析9-12
  • (一) 历史原型:姜太公、范蠡、严光9-10
  • (二) 文学原型:《庄子·杂篇·渔父》、《楚辞·渔父》10-12
  • (三) 原型意义归纳12
  • 二、宋代渔父词产生的时代特质12-16
  • (一) 宋代的政治环境13
  • (二) 崇隐的社会风气13-14
  • (三) 多元的文化思潮14
  • (四) 宋代的文人心态14-16
  • 第二章 宋代渔父词的发展脉络及个性特征16-29
  • 一、宋代渔父词的发展脉络16-18
  • 二、同样的渔父,别样的心情——渔父情怀的个性表达18-26
  • (一) 超脱旷达,恬淡自适——苏轼、黄庭坚等人的渔父词18-21
  • (二) 颓放出世,勉作旷达——朱敦儒、向子諲等人的渔父词21-23
  • (三) 身在江湖, 心系魏阙——张元干、陆游等英雄词人的渔父词23-25
  • (四) 黍离之悲,漂泊思隐——张炎、郭新等遗民词人的渔父词25-26
  • 三、宋代渔父词中渔父形象的比较分析26-29
  • (一) 原型比较:与渔父的最初形象比较26-27
  • (二) 后世比较:以元代为例,与元曲中的渔父形象比较27-29
  • 第三章 宋代渔父词的艺术魅力及文化意义分析29-33
  • 一、宋代渔父词的艺术魅力29-31
  • (一) 怡然尘外、恬淡自乐的情思29-30
  • (二) 清旷空灵、澄净澹远的词境30-31
  • 二、宋代渔父词的文化意义31-33
  • (一) “渔父梦”对宋代词人心灵的慰藉31
  • (二) 宋代渔父词对隐逸文化的发展31-33
  • 结语33-34
  • 参考文献34-35
  • 后记35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文郁;南宋前期爱国词人楚辞接受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吴丹;宋代渔父词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洪修平;论儒道佛三教人生哲学的异同与互补[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5期

    2 张顺;从元散曲中渔父形象看元代文人心态及散曲兴盛原因[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伟伟;论宋代隐逸词[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爱波;彼皆绝代才 形去留其神——归有光与蒲松龄古文艺术相通论[J];蒲松龄研究;2002年03期

    2 詹颂;乾嘉文言小说作者阅读视野与作品故事来源(续)[J];蒲松龄研究;2003年02期

    3 李正学,王建萍;《李寄》主题刍议——兼议六朝文学中的女英雄形象[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4 张文澍;从《聊斋志异》中“女强人”形象看蒲松龄之妇女观及伦理思想[J];蒲松龄研究;2005年03期

    5 李延年;马玉坤;;是捍卫人性尊严,并非趣味低级——《聊斋志异·犬奸》新解[J];蒲松龄研究;2006年04期

    6 房春草;;“君看十万言,实与良史俱”——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史才[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7 韦乐;;狐妻故事中的才狐故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8 裴新平,潘祥辉;今本《南齐书》几例点读问题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9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10 陈世英;;略谈原始社会的婚姻形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竞昊;;明朝前期济宁崛起的历史背景和区域环境述略[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2 张云鹏;;论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谢兴伟;;韩拙《山水纯全集》绘画美学思想中的“理”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刘良政;;论江淹的《杂体诗三十首》并序[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5 倪奇;刘飞;;以“气”论诗与方东树的诗学思想[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浏;;《才调集》无名氏诗考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7 郭滨妍;;浅析赵孟俯的“复古”思想[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8 马媛媛;;中国新水墨元素在纺织花型设计中的应用——关于艺术院校教学法的思考[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9 卞敏;;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A];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徐婵菲;姚智远;;汉墓画像神话人物的图像作用及丧葬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郭伟婷;吴潜任官庆元府时期词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腾飞;水彩画当怀文抱质——画面与精神共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雷丹;中国佛教与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祝孚;传统鱼纹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沙沙;论中国工笔花鸟画中线条的运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莹;;张志和《渔父》词在唐宋时期传播情况考述[J];船山学刊;2007年02期

    2 王莹;宋代楚辞研究概述[J];大连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3 王莹;宋代历史文化对楚辞研究的影响[J];大连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4 邓莹辉;;论屈原在宋代文化语境中的受容[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刘尊明;;潇洒地体验人生——试论唐宋词中的“逸趣”[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钮绮;;谁解乘舟寻范蠡 五湖烟水独忘机——论古典诗词中的渔父意象[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王秋雯;;唐代中国诗词对日本词作发端的影响[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王岩;;元代“渔父词”隐逸思想探析[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邓莹辉;屈原、辛弃疾作品心理特征的对比分析[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0 张玉璞;三教融摄与宋代士人的处世心态及文学表现[J];孔子研究;2005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春霞;张孝祥思想及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郑淑榕;李纲及其诗词创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3 吴静;从意象的营造看宋代咏物词词境的发展过程[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薇;宋代楚辞评论及其文学意义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5 曾淑萍;朱敦儒词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再林;也谈白居易的思想创作分期问题[J];唐都学刊;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冬梅;;同样的渔父,别样的情怀——从宋代渔父词探究宋代文人的心态[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邓乔彬;;唐宋渔父词的文人化发展[J];文史哲;2009年01期

    3 王岩;;元代“渔父词”隐逸思想探析[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罗莹;;张志和《渔父》词在唐宋时期传播情况考述[J];船山学刊;2007年02期

    5 曹辛华;;论唐宋渔父词的文化意蕴与词史意义[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徐拥军;;论中唐文人词体制的确立[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薛玉坤;;试论湖州地域文化对宋词创作的影响[J];兰州学刊;2007年11期

    8 田甘;;北宋后期渔父词的勃兴与新变[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张英;;“精神偶像”与“现实榜样”——谈中唐张志和、白居易之贬谪对唐宋词的影响[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辛文;耕夫;邹云龙;陈建林;;浅论管子在湖州的影响[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权梨舟;论宋代渔父词[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冬梅;宋代渔父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黄丹;乔吉散曲修辞艺术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阳;明代隐逸词研究—文学分析兼及社会思想背景[D];江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宋代渔父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7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17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2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