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乐府诗研究
本文关键词:隋朝乐府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乐府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各个朝代的乐府研究成果也颇为丰富。相比之下,隋朝乐府的研究显得相对薄弱。尽管短暂的隋朝未能取得较大的文学成就,但是它的文学依然有着一定的价值和时代特色。就乐府而言,它具有重要的过渡性,是乐府发展史上重要一环。隋朝乐府将南北乐府逐渐融合,它的创作表现出了清新的一面。隋朝乐府在曲调、题材、风格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且呈现出了大一统的美学特质,同时它还对初唐乐府诗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主体部分共分为五章,主要论述了以下内容:第一章是概述,交代了隋朝乐府诗创作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乐府诗在后世流传辑录情况。第二章是乐府诗的曲调研究,首节主要说明了乐府曲调生成的音乐环境,包括隋朝的音乐建设和乐府官职的设置等;第二节陈述了隋朝乐府曲调的沿袭和新创情况;第三节主要分析了乐府曲调对南北诗风融合的促进作用。第三章是对隋朝乐府题材进行的论述。隋朝乐府上承前朝,其题材亦是如此。但它并不是一味的承袭,而是在继承中有所发展,如隋朝乐府中边塞题材的开拓、写景的扩展和闺怨诗的创新等都印证了这一点。第四章探讨的是隋朝乐府诗的创作特点。隋朝乐府诗的创作受到政治的影响较为明显,文、炀二帝不同的音乐文化政策左右着乐府的创作方向;隋朝文人的情况较为复杂,南北方文人皆聚于京师,加之隋朝短暂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系统,所以隋朝乐府的创作又呈现出了明显的地域性特点;隋朝乐府还具有很强的写实性,汉魏乐府的写实传统在南北朝时期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但在隋朝的乐府创作中得以回归,隋统一南北的征战、统一后的繁荣和隋末动乱及统治者的骄奢淫逸等在乐府中都有所反映。第五章论述了隋朝乐府的过渡性地位以及它对唐朝乐府创作的影响,隋朝乐府对唐朝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音乐、题材、内容和体式等方面。
【关键词】:隋朝 乐府诗 过渡 曲调 题材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3
- 第一章 隋朝乐府诗概述13-17
- 第一节、隋朝乐府诗的创作背景13-14
- 第二节、隋朝乐府诗的分类及补录14-17
- 第二章 隋朝乐府诗曲调研究17-27
- 第一节、隋朝乐府曲调生成的音乐环境17-20
- 第二节、隋朝乐府曲调的创作20-24
- 第三节、曲调创作与南北诗风的融合24-27
- 第三章 隋朝乐府诗的题材27-36
- 第一节、边塞题材27-30
- 第二节、写景题材30-31
- 第三节、闺怨题材31-33
- 第四节、其他题材33-36
- 第四章 隋朝乐府诗的创作特点36-47
- 第一节、政治引领下的乐府诗创作36-39
- 第二节、显著的地域性特征39-42
- 第三节、写实传统的回归42-47
- 第五章 隋朝乐府诗的地位和影响47-52
- 第一节、隋朝乐府的过渡性47-48
- 第二节、隋朝乐府的影响48-52
-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7
- 附录57-60
- 后记60-61
- 个人简历61-62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增;李白乐府诗研究综述[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张海沙,马茂军;论李白乐府诗的戏剧因素[J];中国文学研究;2004年03期
3 刘亮;;论晚唐乐府诗对新乐府诗风的继承与发展[J];韶关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王立增;;略论唐代之“乐府诗体”[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钱志熙;;汉乐府诗文艺性质浅谈[J];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01期
6 杨昕;;李白乐府诗歌的审美价值[J];新课程(下);2014年01期
7 陈瑞娟;;建国后宋代乐府诗研究综述[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8 王昊;;从音乐风格角度看乐府诗的声、辞关系[J];乐府学;2011年00期
9 陈红;浅谈乐府诗的发展演变及分类[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10 万青;汉代乐府诗歌中的女性形象[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松浦友久;夏文宝;;李白《将进酒》是乐府诗还是歌行诗?——从形式和表现功能的视点考察[A];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集)[C];1997年
2 王以宪;;汉乐府诗中的寓言体[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3 阎琦;;简论李白乐府旧题诗[A];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淑梅;;乐府学研究的深化之作——评王志清《晋宋乐府诗研究》[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5 郁贤皓;;李白乐府与歌吟异同论[A];中国李白研究(1994年集)[C];1994年
6 郁贤皓;;论李白乐府的特质[A];李白学刊(第一辑)——纪念李白逝世1225周年[C];1987年
7 吴相洲;;略谈唐代旧题乐府的入乐问题[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昱宁 知名青年翻译家 作家;“翻译腔”是不是一个贬义词?[N];文汇报;2014年
2 王平;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3 乐府学会会长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吴相洲;学科视野下的乐府学[N];光明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妍;比较文学视野下的中朝乐府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刘亮;晚唐乐府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向回;乐府诗本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淑梅;魏晋乐府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志清;晋宋乐府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潘泠;汉唐间南北诗人对地域意象的不同形塑[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7 于展东;“张籍王建体”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峰;六朝乐府诗复音词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董晓;乐府制度演变与东汉乐府诗[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徐静;《乐府正义》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赵明;隋朝乐府诗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5 王琳;刘禹锡乐府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瑞娟;唐代乐府诗论[D];内蒙古大学;2006年
7 徐维;中唐妇女题材的乐府诗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8 杨娟;曹勋乐府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海君;李白乐府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戴艳华;傅玄乐府诗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隋朝乐府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1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51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