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抗战小说的身体书写
发布时间:2017-03-16 21:03
本文关键词:论新时期抗战小说的身体书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抗战题材是文学创作一个常写常新的领域,是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发展到新时期仍不断有佳作诞生。以往的抗战小说在塑造人物时,存在脸谱化倾向,人物的外在身体因承载了更多的政治内涵而缺乏个性,感性真实的身体往往会被认为是不洁的象征,是反面人物的标签。新时期抗战小说在塑造人物时,对以往这些片面的创作观念进行了矫正,身体本身得到了正视,对人物的刻画也更加真实自然。本文从身体书写着手,通过这一侧面去探究新时期抗战题材小说的新特质。绪论部分对抗战小说和身体书写等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对新时期抗战小说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梳理。新时期抗战小说和身体研究是一对有张力的组合,目前研究成果较少,本文旨在通过文本细读等研究方法,从身体的角度切入去探究抗战小说在新时代的发展变化。第一章主要分析新时期抗战小说诞生的背景及发生转变的原因,在身体书写方面新时期的抗战小说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的发生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既有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又包含作家自身创作思想的转变。第二、三、四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探讨新时期抗战小说在身体书写方面的具体转变表现。从身体的肉体维度、身体的社会维度、身体与心灵的关系去分析新时期抗战小说在身体表现方面的新变化。新时期抗战小说在不放弃对宏大主题的表达这一前提下对身体进行了凸显,身体逐渐成为单独的审美客体。作为存在主体的身体虽然得到了应有的正视,但身体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身体具有复杂的社会伦理内涵。第三章主要通过探讨身体与身份的关系,分析在抗战小说中,身体所具有的社会文化内涵。文学探讨身体的目的是关注人,既关注人的外在生存,更关注人的内在精神。第四章探讨身体与心灵的关系,分析新时期抗战小说如何透过身体来关注人的灵魂。第五章对新时期抗战小说在表现身体时的方式方法进行简要归纳。身体的呈现方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多样的。新时期的作家在暴力美学的影响下,着重凸显身体的暴力之美;用多视角结合的方式,展示诸多身体细节。第六章对新时期抗战小说的身体书写进行更深层次地探讨,从身体角度看抗战小说是有其深刻意义的,一方面对身体的关注即是对人的关注,是对个体生命的人性观照;另一方面,也为战争反思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反思战争给个体带来的巨大灾难。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当下一些抗战题材小说受大众文化的影响,对身体描写的“度”欠缺准确地把握。
【关键词】:新时期 抗战小说 身体书写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5
- 0.1 概念的界定10-12
- 0.2 选题研究现状12-14
- 0.3 研究价值与研究方法14-15
- 1 新时期抗战小说身体书写的转变与背景原因15-20
- 1.1 历史时代语境与身体叙事的敞开15-17
- 1.1.1 历史语境:新历史观对战争的解读15-16
- 1.1.2 时代语境:全新时代对个体的尊重16-17
- 1.2 文化理论背景对身体书写的影响17-20
- 1.2.1 文化语境:大众文化对审美的需求17-18
- 1.2.2 论语境:身体理论对文学的渗透18-20
- 2 社会的烙印:身体书写与宏大主题的统一20-26
- 2.1 身体的生存之苦与民族精神的彰显20-23
- 2.1.1 战火中的身体漂泊与家国之痛21
- 2.1.2 常态化的身体饥饿与精神隐忍21-23
- 2.2 身体的舍弃与国体的成全23-26
- 2.2.1 躯体受刑与精神抗争23-24
- 2.2.2 躯体死亡与精神升华24-26
- 3 身份的外化:个人身体与战争角色的统一26-34
- 3.1 性别差异下的身体展现26-30
- 3.1.1 男性身体:力量与血性的凸显27-28
- 3.1.2 女性身体:从隐匿到显性28-30
- 3.2 战争双方的身体对比30-34
- 3.2.1 战士:从神化身体到凡人身体31-32
- 3.2.2 敌人:从简单丑化到客观描写32-34
- 4 心灵的折射:感受身体与倾听心灵的统一34-41
- 4.1 从身体到心灵的生命悲剧展示34-37
- 4.1.1 从身体看战争对个体的心灵创伤35-36
- 4.1.2 从身体看战争对心理的扭曲36-37
- 4.2 身体书写与人性美丑的彰显37-41
- 4.2.1 身体书写与人情美的张扬37-39
- 4.2.2 身体书写与人性罪恶的鞭挞39-41
- 5 身体的呈现方式:多维度的身体书写策略41-47
- 5.1 多视角结合的身体细节描写41-43
- 5.1.1 外视角下的身体景观描摹41-42
- 5.1.2 视角变换中的形象完善42-43
- 5.2 再现与想象的身体展示43-45
- 5.2.1 基于真实历史的合理想象43-44
- 5.2.2 基于艺术真实的合情想象44-45
- 5.3 暴力美学艺术手法的使用45-47
- 6 抗战小说身体叙事的价值意义与创作局限47-51
- 6.1 凸显“人”的价值:对个体生命的观照47-48
- 6.2 战争反思的新视角:从身体出发48-49
- 6.3 创作局限与反思:身体的精神高度消解倾向49-51
- 结束语51-52
- 参考文献52-56
- 致谢56-5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经建;;“身体叙事”:一种存在主义的文学创作症候[J];文学评论;2009年02期
2 黄修己;对“战争文学”的反思[J];河北学刊;2005年05期
3 李祖德;小说、战争与历史——有关“抗战小说”中的个人、家族与民族国家[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04期
4 赵联成;当代战争小说英雄主题的变奏[J];当代文坛;2005年01期
5 陈昌平;;汉奸[J];人民文学;2003年08期
6 陈颖;中国战争小说创作的世纪回眸[J];北方论丛;2002年02期
7 逄增玉;九十年代“抗战文学”的历史记忆与现实诉求[J];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06期
8 房福贤;论新时期抗战小说的本体美学意识及其表现[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9 张宏梁;英雄形象复位与发展的审美价值[J];求是学刊;1998年02期
10 王春霞,唐旭;新时期军事文学关于人的思索[J];唐都学刊;1997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艳辉;战争如何“文学”[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米华全;战争的另一种言说[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论新时期抗战小说的身体书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23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52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