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樯电影文学剧本研究
本文关键词:李樯电影文学剧本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李樯是近年来华语影坛极具影响力的编剧之一,他担任编剧的电影,在国内外电影节屡有斩获。他本人也赢得多个编剧奖项,在华语影坛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他的作品,具有的强烈的个人风格,表现出“编剧作为作者”的潜质,在编剧界极为罕见。本文从“作者论”角度审视李樯编写的电影文学剧本,尝试总结李樯文本稳定的美学特征,估量李樯创作的艺术价值。论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综合运用文化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研究李樯编写的电影文学剧本。第一章是绪论部分,重点介绍李樯其人及其创作履历,概述学者对李樯编剧电影和其文学剧本研究现状,简述李樯剧作贯穿始终的价值观念、风格特征和艺术手法,指出本文的研究方法、思路和需要使用的文献资料。第二章从海德格尔存在论角度审视李樯剧作文本,以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李樯关注个体生存状态,尤其是个体生命力,在社会生活中展开的宽度和深度。李樯对人的观念,与海德格尔的“此在”观念有相似之处,李樯认同个体生存的平等、自由,用悲悯的眼光关怀众生。第三章从社会性别角度审视李樯剧作文本,分析李樯无意识的女性主义立场。他多以女性为作品主角,善于表现女性的生命体验,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极具个人气质,努力追求个体价值,表现出强烈的自我色彩,与男权社会所要求的“贤妻良母”型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第四章研究李樯剧作文本的叙事美学,利用结构主义叙事学的方法,重点分析李樯剧作的现代叙事模式和叙事技巧,揭示李樯剧作强大的艺术创新力和感染力。研究李樯文学剧本,总结李樯创作经验,是认识李樯文学剧本艺术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从编剧角度,对行业自身的反思。李樯以鲜明的个人风格的创作,赢得了行业内人士的肯定和尊重,获得了艺术和商业上的成功,我们得知“编剧作为作者”是可能的,是有巨大价值的。
【关键词】:李樯 作者论 存在主义 女性主义 叙事学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3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绪论8-14
- 1.1 李樯其人及创作8-9
- 1.2 李樯编剧电影及文学剧本研究现状9-11
- 1.3 李樯电影文学剧本研究综述11-14
- 1.3.1 李樯电影文学剧本风格概述11-12
- 1.3.2 研究方法与文献12-14
- 2 此在与个体存在状态——李樯文学剧本精神内核分析14-21
- 2.1 批评家的批评与李樯自我阐释的分歧14-15
- 2.2 从海德格尔存在论角度审视李樯剧作文本15-21
- 2.2.1 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向度16-18
- 2.2.2 对时代空间的摹写18-20
- 2.2.3 身体与“情绪”20-21
- 3 女性镜像——李樯文学剧本人物形象分析21-31
- 3.1 女性位置:被看与异类22-26
- 3.2 女性价值:时代与自由主体26-29
- 3.3 女性的他者——李樯文本中男性形象分析29-31
- 4 现代性叙事与多义性表达——李樯文学剧本叙事美学分析31-43
- 4.1 复调叙事——《孔雀》《黄金时代》叙事模式分析31-33
- 4.1.1 多主体与板块结构——《孔雀》叙事分析31-32
- 4.1.2 多视点与历史真相——《黄金时代》叙事分析32-33
- 4.2 多层叙事与开放性情节—《立春》《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致青春》叙述层分析33-39
- 4.2.1 叙事主体的置换——《立春》多层叙事模式分析34-35
- 4.2.2 叙事本体的转移——《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致青春》叙事变化分析35-36
- 4.2.3 情节留白与开放型文本36-39
- 4.3 现代性叙事技巧的使用39-43
- 4.3.1 陌生化手法构建生活隐喻39-41
- 4.3.2 二元情绪的交替与杂糅41-43
- 5 结语43-44
- 致谢44-45
- 参考文献45-47
- 附录47
- A. 参考片目47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樯作品[J];中国摄影家;1998年01期
2 李樯;;李樯作品选[J];书法之友;1999年07期
3 李樯;;李樯的诗(一首)[J];诗歌月刊;2003年03期
4 李樯;吴冠平;;我的人物都有时代的特质——李樯访谈[J];电影艺术;2013年04期
5 李樯;;李樯组诗[J];诗选刊;2006年05期
6 孙冉;;编剧李樯:感慨人生,而不励志[J];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08期
7 ;李樯作品[J];艺术界;2002年02期
8 ;青年书家李樯[J];青少年书法;2003年20期
9 赵薇;王凡;;我不喜欢拖泥带水[J];当代电影;2013年08期
10 张方方;;李樯:一位被遗忘的“真命天子”[J];南腔北调(明星版);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本报记者 何玉新;李樯 我的《黄金时代》没有商业心[N];天津日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高艳鸽;青春是永葆炽热的情感和对世界的好奇[N];中国艺术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张文红;故乡是我永远的眷恋[N];安阳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王臻青;创作记录时代变迁的剧本[N];辽宁日报;2006年
5 李健;要静一点傻一点[N];文艺报;2005年
6 沈远安 南方;广州上演“财商”启蒙剧[N];中国文化报;2001年
7 王小鲁;《立春》:生命怨恨的第三重变奏[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8 本报记者 万静;李樯:单写“姨妈”我没兴趣[N];南方周末;2007年
9 白艳;燕燕:我用心灵写作[N];中国文化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郝媛媛;李樯电影文学剧本的叙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2 陈艳涛;李樯电影文学剧本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3 谭庆;契诃夫的影响与李樯创作风格的形成[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李樯电影文学剧本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2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52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