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新世纪官场小说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8 23:01

  本文关键词:新世纪官场小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学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其中官场小说成为引起文学市场巨大反响的通俗文学新形态之一。在市场经济语境之下,文学被推向市场。受到自身精神产品的文化属性,及参与市场价值规律检验的消费属性双重制约的文学作品,并不是简单的物质商品,它同时也成为在自身文化意义基础之上,被赋予与市场属性相契合的符号意义的文化产品。因此,一部在市场上通行的通俗文学作品不仅具有经济生命,更具有社会的和文化的生命。基于文学如此之变,本文将以消费文化为参照,对市场上通行的新世纪官场小说进行研究。新世纪官场小说繁荣于大众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它是既清朝晚期以来,中国文学史上又一次对于官场进行大规模的集中书写。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从作者的主观创作意图及叙事态度上,还是从作品自身所呈现的丰富性和时代感上,新世纪官场小说都实现了对清朝晚期,以暴露黑暗的社会政治生活为主要书写内容的谴责小说的发展。官场小说的创作者不再局限于专职作家或学者,拥有从政经历的公务员,成为新世纪官场小说创作团队中最富活力的一支。官场小说作家队伍特殊的组成成分,扩展了作家队伍自身对于政治场域的观察视角,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由于作家自身经验不足所造成的文本视域的缺憾。借助于他们对于官场的艺术展现,官场小说现实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经历了网络及市场双重检验的官场小说,主题逐渐从流于表面的官场权利游戏的展现,向深层次关照官场中个体的生存状态,思考政府职能转变,政治体制改革,等更为深刻而宏大的方向迁移。大量的官场小说作家通过创作富有层次的作品,向读者展现了他们在提高官场小说文本丰富性上的努力。在官场小说成为中国通俗小说蓬勃发展的新形态的文学大环境之下,分析官场小说的新貌,探讨新世纪文学的发展态势及官场小说未来的出路具有前瞻性意义。本文将官场小说放置于被市场经济和消费文化规约的新世纪文学环境之下,探讨新世纪官场小说如何既被现实的环境所影响,又保持自身的发展。文章分四个部分。绪论部分基于新世纪文学体制的深刻变革,陈述与其相适应的官场小说发展态势,结合不同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提出学界对于官场小说关注不足的问题。第一章,社会转型与官场小说生产。本章将对中国文学中的官场书写传统进行历史性考察,阐明新世纪官场小说,是对晚晴谴责小说的整体发展这一观点。并分析引起新世纪官场小说发展变化的最主要的原因即消费文化对于文学的规约问题。第二章,同一时空下文学表达的多元与多义。通过官场小说创作主体及文本的分析,展现消费文化影响之下的官场小说的多元发展状况。第三章,官场小说新形态。着眼于消费文化影响之下新世纪中国文化生态的变化,阐明诸多变化对官场小说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官场小说 新世纪文学 消费文化 文学体制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8
  • 第一章 社会转型与官场小说生产18-24
  • 一、新世纪官场小说及其发展历史18-21
  • (一)官场小说的历史源流18-20
  • (二)官场小说的当代形态20-21
  • 二、消费文化的潮流与商业化官场小说生产21-24
  • (一)消费文化的裹挟22
  • (二)市场语境下的官场小说生产22-24
  • 第二章 同一时空下文学表达的多元与多义24-35
  • 一、官场声音的文学表达24-28
  • (一)业余作家的官场临摹24-26
  • (二)专业作家的官场想象26-28
  • 二、官场小说的多种主题28-35
  • (一)精神的放纵与节制29-31
  • (二)利益交错路口的坚守与迷失31-32
  • (三)个体生存意义的诗性思考32-35
  • 第三章 官场小说的生存环境与发展态势35-44
  • 一、时代语境下的文学环境与媒介力量35-39
  • (一)文学体制的转型35-36
  • (二)媒介力量与新媒体文学36-39
  • 二、官场小说的批评与接受39-40
  • (一)多元批评力量的显现39-40
  • (二)官场小说的消费与接受40
  • 三、消费时代的文学突围40-44
  • (一)作家的社会责任40-41
  • (二)契合与突围41-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50
  • 后记50-51
  • 个人简历51-52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国军;;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官场小说历史渊源与发展历程考察[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杨霞;;“功名”启示录 ——90年代官场小说散论[J];艺术广角;2002年03期

3 赵佃强;世纪之交“官场小说”热潮的历史文化缘由[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力小鲲,黄仕昌;反腐小说与官场小说[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卜繁燕;90年代“官场小说热”现象透析[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6 孟凡静;官场小说:在世纪之交兴起[J];唐山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邵国义;;两个纠缠不清的命题:反腐小说和官场小说[J];社会科学家;2005年06期

8 罗四林;政治文化与当代官场小说略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王金华;陈亮;;忠奸并用 术道杂陈——当代官场小说的文化解读[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温凤霞;;试论“官场小说”的程式化和类型化[J];理论学刊;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士化;;官场小说的自觉超越——评许春樵长篇小说《放下武器》[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小平;“官场小说”缺少更深广的精神内涵[N];文学报;2007年

2 陈竞;官场小说热销引人深思[N];文学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姚依农 本报评论员 黄波;官场小说为何这么热?[N];湘声报;2009年

4 胡芳;官场小说为何冷不下来[N];中国文化报;2009年

5 小雪;《中国式秘书》:官场小说又一波[N];人民公安报;2010年

6 安新;虚构的阴谋捧红官场小说[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7 何平;官场小说的穷途和前路[N];文学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高斌;从“官场小说”能读到什么[N];检察日报;2013年

9 邵立;不必夸大官场小说的功效[N];南方日报;2013年

10 周思明;官场小说的缺陷和出路[N];人民公安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哲;“政治伦理”与当代官场小说[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被权力拷问的人性——新世纪官员作家创作的官场小说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鲁道祥;“新官场小说”论[D];武汉大学;2005年

3 朱毅;新时期官场小说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4 肖春禹;反腐小说与官场小说类型探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陈发明;新时期官场小说考论[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世良;反腐与“官场小说”的倾向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冯雪;世纪之交官场小说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8 马洪波;新时期“官场小说”论[D];齐齐哈尔大学;2012年

9 呼伟;论新时期“官场小说”创作[D];辽宁大学;2013年

10 周正;试论近20年来“官场小说”的权力文化书写[D];海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新世纪官场小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51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551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1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