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彝学背景下的阿库乌雾双语创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2 10:25
【摘要】:彝族作为我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且母语书写和汉语书写文脉并行至今的西南世居民族和主体民族之一,其丰富灿烂的人文创造对于国家构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多民族、多语种多文化互动共生的“多元一体”中华文明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文学艺术创造成果直接代表了彝族人文精神创造的主要成就。而诗歌是彝族文学中长盛不衰又富于活力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一直坚持彝族母语与汉语双语创作,阿库乌雾在彝学发展、多民族文化与文学的现代传播方面成绩突出,特别是在重构当代中国多民族文学理论内涵和话语构成上进行了独到而卓有成效的探索,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理论思考和智慧启迪。本论文主要通过对阿库乌雾双语创作进行较为系统、深入、细致而生动的阐释与解析,进一层探讨其“双语人生的诗化创造”背后彝族文脉的源起背景、历史文化记忆和社会时代走向。本论文除了绪论和结语部分,正文共分为四章。绪论从阿库乌雾双语创作的诗学意义上提出选题的背景,交代本论文研究的基本内容、思路、方法和创新点,综述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第一章主要厘清阿库乌雾的彝学思想轮廓、彝汉双语创作和多重文化身份,并对“彝学”、“第二母语”、“双语创作”和“文化混血”等概念范畴在学理层面进行系统阐述和界定。第二章从彝族现代诗学的多维角度对规范彝文与阿库乌雾母语现代诗创作的生成机制、价值立场、语言选择等方面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第三章从阿库乌雾汉语先锋诗创作中剖析并确认“第二母语书写”、“跨文化书写”和“诗化民族志书写”的诗学涵义。第四章在多元化形态和全球化势态复杂的时代语境下,对阿库乌雾双语创作的生命史、观念史、心灵史和传播史在审美、文化和语言艺术表达之间的诗学关系进行透析,进而揭示“双语创作”在共谋同构当代中国多民族文学理论话语体系中的特殊贡献和人文价值。结语部分针对阿库乌雾实证主义诗学的提出和知识精英写作的倾向中,体悟诗人如何以自身力量、实际行动来实现诗性创造中对个人,对母族,对家国乃至对世界的青春诺言。
【学位授予单位】:北方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217;I207.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植;;转型期少数民族汉语文学的语言问题:族性空间、对话与互文[J];民族文学研究;2015年04期

2 李骞;;论当代大凉山彝族诗歌的社会情感符号[J];民族文学研究;2014年06期

3 王进;;台湾少数民族诗歌与彝族诗歌的宗教意象比较[J];当代文坛;2014年03期

4 叶俊莉;;民族性与诗性的高度熔铸——论罗庆春诗学的民族文化研究视阈[J];求索;2013年09期

5 叶俊莉;;试析罗庆春双语诗学的批评方法[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6 耿占春;;在混血中寻求美德——论阿库乌雾的民族志诗学[J];当代文坛;2013年03期

7 李晓峰;;危机·穿越·认同——“阿库乌雾现象”的文化思考[J];当代文坛;2013年03期

8 付海鸿;;多族群·多学科·多文本——“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研讨会综述[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2年05期

9 王菊;;理解遭遇:现实生存语境中的“巫唱”——彝族诗人罗庆春新作品的文学人类学解读[J];中华文化论坛;2012年05期

10 刘大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失语、母语、双语及杂语诸问题[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本文编号:26118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118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2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