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李娟散文的生命书写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6 08:18
【摘要】:回顾中国当代文坛的发展史,众多小说家、散文家以各自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争奇斗艳,其中不乏佼佼者。近几年,在诸多出色的散文家中,年轻的李娟横空出世,瞬时赢得万千读者的喜爱。李娟的创作有一种“接地气”的朴素之感,弃绝辞藻的修饰,还原天然的自在,无拘无束地挥洒笔墨,她的书写“赋予理性祛魅后的自然以原始之魅和诗性之美”,融生命的力量于行文之中,吟唱一首首关于生命的自然之歌。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地域广博,就连纵横恣肆的文学之笔都难以逐个触及。中华民族跨过悠久的历史长河,以源远的文化积淀涵养着中华文明和炎黄子孙的生命根脉。跟随文字的步伐,漫步浩瀚的文学作品,我们才有幸迈入鲜为人知的人类生存境域,探秘一种世代传承、秩序井然的生命哲学。而李娟的书写是一种生命的书写,流淌着生命的原初魅力,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边缘生命世界的大门,将哈萨克牧民“逐水草而居”的生存状态绘声绘色地铺叙开来,也将草原深处的游牧文化昭然于众。众所周知,中国的哈萨克族地处祖国西陲,被广博的土地和丰茂的山河紧紧环抱,“它因远离‘中心’而处于不断解魅的状态”,地理位置的边缘化隔绝了城市的喧嚣,也阻滞了发展的进程。因此,当李娟的散文横空出世,既满足了人们对于边缘地区生活的重重幻想,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到潮流文学的正宫地位,使大众得以接触到充满原始生命色彩的风情风貌。李娟崇尚自由的人生、尊重宇宙的规律、热爱广袤的大地、心怀善意的悲悯。她从容地保持自我与世俗社会之间的距离,却也不免沾染俗世的气息。从她的散文中,我们看到了游牧民族生命原初的存在方式和人类肩负的神圣使命,我们欣赏到世外桃源般的如画美景和大自然的奇妙构造,也感受到人类坚韧不拔的耐力以及从容不迫的生命观念。随着社会发展的节奏逐渐加快,我们的生活被各种复杂琐碎的外物所干扰,躁动不安的社会风气、泯失人伦的利益交易以及堕落颓靡的不良习性,使人类丧失自我,远离心灵的纯粹。李娟的创作犹如一场久逢的甘霖,洒落在干涸枯竭的灵魂之河,拯救了欲要腐朽的人类躯体。本论文从李娟的散文作品入手,首先将笔触伸入李娟散文的生命书写之域,依循生命观渊源、样态和书写特点的次序和盘托出李娟式的生命书写。再从作者本体角度探究生命观生成的内在机制,试图从作家层面挖掘生命观的成因,以此为生命哲学深层意蕴的透析做好铺垫,接着从“以和为美”、“坚韧尚礼”、“焦虑困惑”三方面入手,展现散文中生命哲学所包蕴的富于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最后,立足当代中国散文的框架下,对李娟散文生命观的价值进行现代性反思,同时致力于呈现出其创作的积极时代意义与社会启示,以期能更为深入地剖开生命这一人类命题的深层内核,展示生命文化的原初魅力。李娟用散文的形式教化渐失信念和理想的社会大众,她秉承热爱生命和尊重生命的理念,赋予文字以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向我们传递着人类与大自然之间密不可分的生存关系,也以正面有益的正能量引领了社会风气,加强了大众对生命的理性思索。散文作为话语和心灵的传输介质,是以作家所处时代为背景的、呼唤精神和思想自由的一种生命传达。李娟的散文饱含生命跳动的音符,她将深沉的思绪投注到自然生灵和万事万物的生命流动之中,凝结成独属于李娟式的生命书写。
【学位授予单位】:喀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泽;;行走在世界边缘的观察者——浅析李娟诗歌境界的成因[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2期

2 李娟;;李娟作品[J];美与时代(中);2018年05期

3 李娟;;李娟设计作品[J];美术大观;2015年04期

4 李娟;;李娟的诗[J];中国诗歌;2017年10期

5 郑小琼;;李娟[J];当代工人;2017年08期

6 贾子安;;不要关掉你身后的门[J];心理与健康;2017年08期

7 汪广松;;流浪者,归来!——评李娟《深处的那些地方》及其他[J];西部;2017年05期

8 孙美好;;在放牧时候眺望远方[J];东方文化周刊;2017年36期

9 朱振华;;躺在床上的CEO李娟:不甘心停留在静止的巢[J];恋爱婚姻家庭.纪实;2017年10期

10 李娟;;李娟设计作品[J];艺术百家;2013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建乐;李娟:质朴哲理的歌咏者[N];内蒙古日报(汉);2018年

2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王蓓;残疾女孩一年卖出3万公斤水果[N];中国妇女报;2017年

3 陈国庆 本报记者 方磊;李娟:保险调解是艺术亦是修行[N];中国保险报;2017年

4 孙美好;源自记忆深处的文学力量[N];河北日报;2017年

5 文学评论家 周思明;李娟的文字带着草原羊奶的味道[N];辽宁日报;2017年

6 书评人 美好;李娟:在“世界边缘”的歌者[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7年

7 本报记者 丁杨;李娟:我的写作源自内心,并非系于某地[N];中华读书报;2017年

8 知名文艺评论家 潘凯雄;生活诚如此 态度尤重要[N];文汇报;2017年

9 本报记者 李陈续 本报见习记者 李睿宸;水果搭上电商 残疾女孩脱贫[N];光明日报;2017年

10 严辉文;李娟式细腻:精准又粗暴[N];长江日报;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泽;李娟散文的生命书写研究[D];喀什大学;2019年

2 张蕊;论李娟作品中的“风景”书写[D];湖北大学;2018年

3 张燕;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的李娟散文[D];云南大学;2017年

4 陈经纬;创伤体验与文学救赎[D];曲阜师范大学;2018年

5 刘薪薪;荒野上的诗意抒怀—试论李娟的散文创作[D];曲阜师范大学;2017年

6 吴绍英;异域风情的灵动书写—李娟散文创作研究[D];伊犁师范学院;2016年

7 黄文芳;李娟散文创作的文化视角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8 陶陶;论李娟创作的“孤独意识”[D];浙江大学;2016年

9 谢悦;论李娟的非虚构散文创作[D];西北大学;2016年

10 何杭娟;多重文化身份视角下的李娟散文创作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162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162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7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