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诗歌中通感隐喻认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佩宜;;李贺诗歌中音乐描写的艺术表现手法研究[J];音乐创作;2018年06期
2 张慧如;;论李贺诗歌的鬼神意象[J];语文学刊;2018年04期
3 罗庆铭;;李贺诗歌的意象结构特征[J];语文学刊;2011年17期
4 李志强,霍建波;李贺诗歌之缺陷[J];语文学刊;2001年03期
5 李超;;管窥李白与李贺诗歌异同[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6 贾丹;;论李贺诗歌中的鬼神书写[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7 任佩佩;;“笔补造化”:李贺诗歌创作特征的形成机制[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8 黄金灿;;“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论李贺诗歌中的“硬性词”[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9 饶樊莉;韩剑南;;李贺诗歌修辞艺术[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10 苏罗密;;论李贺诗歌的冲突性美感特征[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国荣;;论李贺诗歌独特之“理”[A];广西语言文学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3年
2 尹占华;;李贺诗歌创作中的心态[A];唐代文学研究(第四辑)[C];1993年
3 刘衍;;李贺佚诗辨议[A];唐代文学研究(第四辑)[C];1993年
4 孙克文;;试论性压抑在李贺诗歌创作中的展现[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范钧;《诗鬼李贺》值得一读[N];文艺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婷彦;李贺诗歌中通感隐喻认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年
2 詹欣;李贺诗歌在中唐至五代的传播与接受研究[D];广西大学;2018年
3 李坤;论李贺诗歌的象征性[D];海南大学;2016年
4 王永;李贺诗歌的审美特征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3年
5 冯晓雯;李贺诗歌色彩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3年
6 传阳梅;李贺诗歌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武春燕;李贺诗歌明清接受史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8 丁鹏;生命美学视野下的李贺诗歌[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9 王天觉;唐代贵族生活与李贺诗歌的贵族化倾向[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10 毛慧萍;论李贺诗歌的生命意识[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265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26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