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际瑞诗文选注及其年谱初编
发布时间:2020-04-15 21:14
【摘要】:魏际瑞是明末清初赣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幕僚,其人天资敏捷,博闻强识,对礼制、兵、刑各科均深有研究,著有《魏伯子文集》十卷,《四此堂稿》十卷,《五杂俎》五卷(已佚)。魏际瑞与其弟魏禧、魏礼被世人称为“宁都三魏”,“三魏”平时“以父为师”,而兄弟“相为朋友”,对四方之贤人莫不“折节请受其益”,他们或“穷圣贤之理”或“谈论诗赋文章”并著之于册。后作品付梓,名曰《宁都三魏全集》。《魏伯子文集》便出自此“全集”当中。《魏伯子文集》体裁多样,古文体裁包括序、跋、论等共十五类,诗歌体裁包括四言古、五言律、七言律等十类。另有词、赋若干,小学著作一卷。文集内容亦是丰富,对甲申(1644)之变多有提及,对作者文论思想多有叙述,对当局统治阶层的暴行戾治多有讽刺,这对于研究江山易代、明清鼎革的社会影响和清初士人的思想、出路具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魏伯子文集》创作时间横跨明清两代。明朝时期,魏际瑞虽“心厌时文”,却奋力学习,在“试诸生”、“试异才”时所作文章皆受赣州督学赏识。不假师授辄能知声音字学之妙,潜心研究为文集中的小学著作部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清军入关,国家灭亡,家族蒙难,魏际瑞以长子“责在宗祧”肩负家族生存使命出任事务,“阅历十二国,经数万里”游历各地,多次加入地方都帅幕府。在此期间游览名胜古迹、山川都邑,扩开胸志,使学问更坚实,写出了不少游幕见闻之作;深入体察社会现实、风土人情,人民生活与疾苦,增强了其作品的现实性。正由于在幕府生涯和外出交游中对井闾利害、民众愁苦的关注,所以才写出许多较高价值的作品来。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动乱,民族的苦难以及自身的遭际都启迪着魏际瑞站到这个时代的高峰去观察、反思、探索和追求,于是,他获得了带着那个时代特征的新观点和新结论。他认真研究现实,孜孜不倦的进行着学术思想的探索与总结,其学术思想或通过书信与友人探讨,或在日常教学中教授弟子,对此,《魏伯子文集》中多有谈及。本文在对《魏伯子文集》大部分诗、文、词、赋进行校注整理和考察版本情况的基础上,考述了魏际瑞的家世生平,梳理总结了文集的文论思想及主题内涵。以《宁都三魏全集》及魏际瑞师友的作品为主体史料,编写了《魏伯子年谱》,初步理出了魏际瑞明亡前的成长经历、国变后的思想演变、游幕时心态变化、交游后的心得体会。以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6.2
本文编号:2628989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马将伟;;“出”“隐”之间:从魏际瑞游幕看清初士人的悖论性生存[J];清史研究;2013年01期
2 武海军;阮红环;;“宁都三魏”散文理论研究[J];文教资料;2009年31期
3 马将伟;;“出郭九行”与“诗史”精神[J];贵州文史丛刊;2009年03期
4 郑丽芬;;论魏际瑞词创作心态[J];文教资料;2007年34期
5 肖烽;覃慧敏;;“宁都三魏”的游历活动及其影响[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6 肖烽;;易堂九子中的另类隐士——略论魏祥的游幕与隐逸心态[J];语文学刊;2006年05期
7 王检生;易堂九子与清初文稿[J];南方文物;200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董晓慧;宁都三魏诗歌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7年
2 陈丽娟;魏禧文学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1年
3 胡成华;宁都“小三魏”的文集整理及其年谱汇编[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瑞军;易堂九子与清初学风[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5 谢源;《四此堂稿》的点校与整理[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肖烽;宁都三魏古文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289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28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