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典到变文:论《降魔变文》的文学化
发布时间:2020-04-16 04:08
【摘要】:敦煌文献《降魔变文》,产生时间早,文中有诸多痕迹表明,该文本经过多人之手多次加工润色,直至成为案头读物,逐渐形成如今能够看到的《降魔变文》,而在这个流传加工过程中,该变文总体上更趋文学化、世俗化。在此成诸众手的基础上,追溯《降魔变文》故事内容来源,不难发现,从佛典到变文,《降魔变文》作为中国的民间讲唱文学作品,已与佛经原典中的“舍利弗降魔”故事有了较大改变。本文在研读相关汉译佛经原典的基础上,对汉译佛典中的舍利弗与须达形象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考证。考证内容主要涉及其汉译名称及其来源,二人今生的家世背景,与释迦牟尼佛的三世因缘,以及助佛教化众生的功德,或为佛教所做的突出贡献。又在佛经中的人物原型的基础上,分析《降魔变文》中人物的文学演变,解读舍利弗与须达在变文中有别于佛经原型的文学形象。在变文中,舍利弗形象矛盾复杂,不仅体现出舍利弗经典形象的文学化与世俗化,也为该变文成诸众手的性质提供参考;而须达形象具体鲜活,基本与佛典中展现的经典形象相脱离,走向中国世俗中展现的大臣形象。同时,本文在比较相关佛典故事与该变文故事异同基础上,分析《降魔变文》在叙事方面的文学演变。此文学性的演变主要体现在:韵散结合,讲唱提示明确;讲唱者有很强的角色代入感;场景描绘与场面渲染极具画面感;巧妙调整叙述次序,突出重点,注重人物心理变化;去印度法律内容,向中国传统靠拢。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7
本文编号:2629366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涌泉;;新见敦煌变文写本叙录[J];文学遗产;2015年05期
2 刘林魁;;佛教檄魔文的宗教文化价值[J];宗教学研究;2012年02期
3 俞晓红;詹绪左;;《降魔变文》校注商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张涌泉;窦怀永;;敦煌小说整理研究百年:回顾与思考[J];文学遗产;2010年01期
5 李Ym学;;从《贤愚经》到《西游记》——略论佛教“yG园”母题在中国叙事文学里的转化[J];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11期
6 般若;舍利弗在佛教中性格与角色的转变[J];佛教文化;2004年06期
7 砂冈和子;台湾傅斯年图书馆藏《降魔变文》补校[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黄征;《降魔变文》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李润强;《降魔变文》、《破魔变文》与《西游记》──谈敦煌变文和古代神话小说的渊源关系[J];社科纵横;1994年04期
10 郭在贻;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文释词[J];语言研究;198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伟琴;敦煌变文作时作者考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曲勤;《杂阿含经》中的舍利弗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293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29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