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多民间爱情叙事诗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8 23:01
【摘要】:在中国民间文学的宝库中,安多民间爱情叙事诗不仅具有特别的光彩,还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流传在安多藏区的口头活形态民间爱情叙事诗,具有语言明丽清新,旋律优美动听,人物形象真实自然的特点。本文以安多民间爱情叙事诗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入手,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从整体上先对其形态与内容发展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评述,同时,对其描述的爱情类型和篇幅长短及产生地域作了量化统计,深入分析了其结构与特色,运用表演理论阐释其在文化空间中的展演方式。另外,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其中出现的人物、山水、植物形象作了系统的归纳与分析,结合对多元化服饰民俗的解读,探析安多藏族精神和生活中的内在艺术美,同时发掘饱含其中的民族精神文化的内蕴。最后通过考察安多民间爱情叙事诗的传承现状和其在当下社会中的文化语境与接受群体的重组分析,讨论了安多民间爱情叙事诗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并行的出路等问题。对安多民间爱情叙事诗的系统化研究,拓宽了少数民族叙事诗的研究领域。本研究不仅是对安多民众精神追求和思维方式的研究,也是对了解安多藏族民众生产生活状况的重要依据,有利于完善少数民族叙事诗的体系研究。这不仅开拓了我们的学术视野,还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和整个中国民间文学的深层次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图文】:
图 4-4图 4-4 为安多民间爱情叙事诗在安多地区的甘南和青海等地流传情况中,对年龄段流传情况的统计图。由图分析得出,对安多民间爱情叙事诗有所了解的80 人中,年龄在 20--29 岁的当地民众有 19 位,占比 11%;年龄在 30--39 岁的 52 人,占比 29%;年龄在 40--49 岁的有 60 人,占比 33%;年龄在 50--59 岁 36 人,占比 20%;年龄在 60--69 岁的有 9 人,占比 5%;年龄在 70--79 岁的 4 人,占比 2%;由此可见,安多民间爱情叙事诗在 40--49 这个年龄段群体中流传程度高于其他年龄段,在 70 岁以上群体中的流传程度最低。综合以上三个图呈现出来的信息,安多民间爱情叙事诗在农村的流传状况优城镇,在男性群体中的流传略优于女性群体,在 40--49 岁群体中的流传活跃最高,而在 70 岁以上群体中的活跃度最低,这些现象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首先,时空的消退和民间艺人人亡歌息是其中一个不可埋没的因素。早期安地区生产力和经济发展落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较大,民众们靠放牧和农耕来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2
本文编号:2632637
【图文】:
图 4-4图 4-4 为安多民间爱情叙事诗在安多地区的甘南和青海等地流传情况中,对年龄段流传情况的统计图。由图分析得出,对安多民间爱情叙事诗有所了解的80 人中,年龄在 20--29 岁的当地民众有 19 位,占比 11%;年龄在 30--39 岁的 52 人,占比 29%;年龄在 40--49 岁的有 60 人,占比 33%;年龄在 50--59 岁 36 人,占比 20%;年龄在 60--69 岁的有 9 人,占比 5%;年龄在 70--79 岁的 4 人,占比 2%;由此可见,安多民间爱情叙事诗在 40--49 这个年龄段群体中流传程度高于其他年龄段,在 70 岁以上群体中的流传程度最低。综合以上三个图呈现出来的信息,安多民间爱情叙事诗在农村的流传状况优城镇,在男性群体中的流传略优于女性群体,在 40--49 岁群体中的流传活跃最高,而在 70 岁以上群体中的活跃度最低,这些现象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首先,时空的消退和民间艺人人亡歌息是其中一个不可埋没的因素。早期安地区生产力和经济发展落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较大,民众们靠放牧和农耕来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理查德·鲍曼;杨利慧;;表演中的文本与语境:文本化与语境化[J];西北民族研究;2015年04期
2 蒲华军;;藏族民间故事从民间叙事到历史叙事的原因[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S1期
3 刘继辉;;论西北回族民间叙事诗的“三美”精神[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4 韦良;;论中国现代叙事诗的现代价值取向[J];河南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5 冯文开;;史诗与叙事诗关系的诠释与思考[J];民族文学研究;2012年02期
6 杨利慧;;语境、过程、表演者与朝向当下的民俗学——表演理论与中国民俗学的当代转型[J];民俗研究;2011年01期
7 王杰文;;“表演理论”之后的民俗学——“文化研究”或“后民俗学”[J];民俗研究;2011年01期
8 韦良;;论中国现代叙事诗的现代传达策略[J];宁夏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9 仲林;;民族志视野中的叙事表演与口头传统——对《阿诗玛》三类文本的解读与反思[J];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02期
10 梁莉莉;试析藏族民间叙事诗《拉萨怨》的时间观念[J];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尕藏却专;安多民间爱情叙事长诗之体裁及艺术特征研究[D];青海民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32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32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