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元代琴操诗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9 03:21
【摘要】:元代共有十六位作者创作了九十五首琴操诗。十六位作者籍贯、身份各异,书写时期各不相同,琴操诗歌的思想意蕴亦独具特色。通过对作者和诗歌的具体解读,可以发现诗歌创作的内在脉络与时代关联。本文旨在通过对元代琴操诗的研读,深入元代的精神空间,挖掘元代琴操诗的独特价值。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琴操诗作者与诗歌创作之间的关系。本文从作者籍贯、作者身份和书写时期三个角度入手,对元代琴操诗的创作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江南地区的琴操诗创作最为繁盛,这与区域文化积淀和元季江南士风新变息息相关。琴操诗作者虽然身份各异,却多为儒学教授和隐逸不仕者。这一现象反映了传统士人的行为取向和价值观念。琴操诗大量出现在元朝初年和末年,承平之际却鲜有写作。这一创作反差体现了“国家不幸诗家幸”的精神传统。第二部分对元代琴操诗的特点进行研究。本文先阐述了前代琴操诗的诗题、内涵与体式,进而将前代写作情况与元代进行观照,从而发掘元代琴操诗的传承与创新情况。通过对比,可以得知元代琴操诗多为自创新题,这与元代开放包容的诗歌风尚和社会思潮密切相关。元代琴操诗写作除了延续前朝“忧愁而作,不坠其操”的传统外,更侧重于重建人伦、有补世教的道德呼吁。这些诗歌趋向反映了元代动荡浇薄的社会现实,亦体现了汉族士人对社会世风的批判与希冀。第三部分对元代三位重要琴操诗人的琴操诗作进行个案分析。为了更深刻地展示琴操诗的思想意蕴和独特价值,本文选取了杨维桢、张宪和王逢的琴操诗作。虽然杨维桢、张宪和王逢的生平经历、禀赋性情和志趣抱负都各不相同,但其琴操诗作都表现了对国事民生的深沉挂怀,体现了强烈的儒家思想。三位诗人的琴操作品亦有少数隐逸悠游之作,流露了无为的道家思想。多元的诗歌内涵全面地反映了时代特征与个人抉择,亦彰显了琴操诗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越;邱瑰华;;试论杨维桢琴操诗的文化意蕴[J];韶关学院学报;2017年07期

2 邓安生;;《琴操》的版本与作者[J];民族文学研究;2014年05期

3 孙跃;;歌妓琴操:风流之中见佛性[J];山海经;2018年03期

4 杨紫陌;;琴操的暗恋[J];意林;2015年21期

5 马萌;《琴操》撰者考辨[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02期

6 ;夏之梦[J];中国花卉盆景;1995年06期

7 龚维英;;“和氏璧”小考[J];社会科学辑刊;1988年04期

8 陈伦敦;;《四库未收书目提要·琴操二卷提要》辩误[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年04期

9 于师号;;论《琴操》体文学与孔子“游”文化[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10期

10 甘宏伟;;论“琴操”[J];中国韵文学刊;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余作胜;两汉乐书的文献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2 过元琛;中国文学中王昭君形象的古今演变[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吴越;元代琴操诗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9年

2 余大金;《琴操》研究[D];云南大学;2017年

3 吕晓莹;从《琴操》看琴文化与东汉末年诗歌的创作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赵德波;蔡邕《琴操》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5 车颖;琴歌文体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6 石琳;蔡邕音乐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328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328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7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