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醒世姻缘传》与《聊斋志异》女性观比论

发布时间:2020-04-19 12:12
【摘要】:100回的《醒世姻缘传》与12卷的《聊斋志异》皆为鸿篇巨制,作者本人的许多观念都会在如此长的篇幅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本文以学术界一些学者认为西周生就是蒲松龄的观点作为出发点进行思考质疑,从分析《醒世姻缘传》与《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入手,分四章进行论述。先分析两书中各自包含的女性形象,再将两书中出现的同类型情节中的女性进行对比,然后从几个方面提炼出两书作者各自的女性观进行对比,最后总结出两书的作者在女性观上的极大差异的结论,企图在西周生与蒲松龄是否为同一人的问题上做出某种程度的解答。在中国古代的社会中,女子的一生都是由其对于婚姻的意义来进行评定的,女人是作为男人的附庸而存在与生存的。既然女人的一生都被婚姻所掌控,将女性按照其所处地位来进行分类自然能更好地体现作者的女性观。《醒世姻缘传》中有众多形象特征各异的女性,故论文第一章将《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按妻子、妾、妓女进行分类,每类中提出最具代表的几个女性进行具体分析。而《聊斋志异》受作者严重的男权思想影响,导致形象丰满且值得一提的女性较之《醒世姻缘传》少了很多。为了更好地与《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第二章按妻子、自甘卑贱的贤妾、矢志不渝的妓女、花狐鬼媚即纯粹献身的女子四个部分来进行分析论述。整部《聊斋志异》中,只有妻“敢”“不贤”,其他所有女性都是千篇一律地符合男性审美需求的“贤”,故第一节将妻子形象分为贤妻良母形象和被惩戒的“不贤”之妇形象进行分析论述。两书中各自的女性形象分析结束后,第三章将两书中出现的同类型情节中的女性进行对比分析。第四章则据前三章的分析提炼出两书各自所体现的女性观,并将它们进行一一对比。最后的结语总结两书作者在女性观上的极大差异,进而得出西周生与蒲松龄可能不会是同一人的结论。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欣丽;秦跃宇;;《醒世姻缘传》中的僧尼形象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朱仰东;李建霞;;明清妒妇小说作家心态论析[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侯学智;;男权文化下的双重期待和幻想——谈《聊斋志异》中的理想女性形像[J];电影文学;2008年05期

4 李玛丽;;从《聊斋》写实性三角模式婚恋看蒲氏婚恋观[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孔庆庆;;镜花水月的玩偶情缘——浅谈《聊斋志异》女性地位的下降[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汪文学;传统中国男子惧内现象考论[J];寻根;2005年05期

7 李新灿;女性对男权的挑战及其失败——从明清小说看女性妒悍与男性惩妒[J];学术论坛;2003年06期

8 黄伟;论《聊斋志异》悍妇形象及其女性文化[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付丽;理性张扬与神道教化——《醒世姻缘传》的神道设教[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段江丽;缘法·情欲·情分:《醒世姻缘传》中的“婚姻本相”[J];浙江学刊;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晓龙;《醒世姻缘传》与明代世俗生活[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齐浚;明清社会思潮与人情小说性爱观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汪梦晨;《醒世姻缘传》中妒妇形象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君;明清小说中的“妒妇—疗妒”主题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2年

3 刘佼;《醒世姻缘传》探析[D];复旦大学;2009年

4 范源媛;一曲高亢的女性主义悲歌[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冯月娟;明末清初笔记小说中的妒妻悍妇[D];厦门大学;2007年

6 张丽敏;《聊斋志异》婚姻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彬;《醒世姻缘传》女性形象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8 刘利侠;蒲松龄女性意识的重新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颜莉莉;论《聊斋志异》的女性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6332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332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d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