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中国电影剧本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6 10:17
【摘要】:电影剧本的优质与否是关系到电影作品艺术性的高低和商业收益成败的关键。目前,国内电影产业对优秀电影剧本的需求与日俱增,好剧本难求是目前业内不争的事实。但是,电影剧本优质与否却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判断标准。因此,本文选择以系统性的观念考察电影剧本,并对其优化问题进行研究,是因为这种动态观念下的理论框架有着复杂的内涵和丰富的解释功能,适用于电影剧本这种既属于叙事文本又具有电影工业工序流程性质的文本类型。因此,本文使用了实务研究的范式,笔者以研究者与实践者两种身份叠加的方法,把研究、实施和评估这三种方式相互联结,形成一个循环的周期,进而以创新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研究导向,指导并总结当下电影剧本创作面临的实际现状。同时,实务研究的范式注重研究对象的自身规律,这就使本文的研究过程专注于流程的设计和方案的应用这两方面的阐述,以期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结合实践工作,不落细节窠臼,从框架和整体的层面归纳和解决问题。同时,建立起电影剧本研究新框架,从全新的角度界定电影剧本的特征、结构、组织和功能,探讨电影剧本的系统性优化过程,分析影响和支配电影剧本优化的因素,为实现对电影剧本的学理性研究注入新的视角。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关键内容:在绪论中首先叙述了研究缘起的背景。电影剧本的质量优劣问题是目前电影业内和理论界都关心的热点话题,但是由于对“优”的标准没有统一,也无法统一,因此本研究提出可以从动态的新视角去论述电影剧本的优劣问题。把电影剧本的特殊性质和追求优化的发展目标相结合,确定了对电影剧本进行系统性研究的可能性。在这一部分,笔者还梳理了国内外电影剧本研究的现状,并提出本文关注的问题、研究思路及价值。第一章,本章解决的是“电影剧本优化是什么”的问题。以“优化”的定义为准则对电影剧本进行了系统性的分解。在把电影剧本分解为“故事要素”、“话语要素”和“文体要素”三个部分后,又使这三个部分与电影剧本创作过程中的组织流程构成,即“材料积累阶段”、“电影构思阶段”和“艺术表达阶段”一一对应,确定了电影剧本优化的实现策略,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支撑。同时,本章还对历时条件下中国电影剧本优化的表现进行了阐述,以期能够在整体的、宏观的角度来考察中国电影剧本优化的演化发展。最后,对促进电影剧本优化的内外部动力机制分别展开研究,通过论述阐明了主题是电影剧本的内部各要素协同合作而产生的,为剧本优化提供了内在的源动力;而电影技术发展、电影观念更新以及电影产业进化则是电影剧本优化的外部客观推动力。第二章,本章解决的是“为什么电影剧本需要优化”的问题,是对电影剧本优化目标的研究与阐述。电影剧本优化的目标首先就是要迎合和满足其最重要、最直接的功能对象——导演的工作诉求。对导演来说,电影剧本所具有的整体性和涌现性是其对电影拍摄的总体构思的基础和要求。另外,电影剧本优化的另一个目标,即要对间接的功能对象——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发挥基础性的功能。主流电影的不断涌现是中国电影创造辉煌的中流砥柱,而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剧本优化为主流电影提供类型融合的有效叙事文本。同时,拓宽“IP”概念,利用剧本优化打造可续的“内容”,不断为中国电影提供可无限延展的优质故事储备和源泉。最后,电影剧本优化可以不同受众为对象,为当下的“粉丝经济”中的主体人群提供优质的“偶像明星”,用明星撬动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以此夯实中国电影全产业链的发展能力。第三章,本章解决的是“电影剧本如何优化”的问题。在叙事学、电影剧作理论和文体学、言语行为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对电影剧本内部要素优化的关键以及每个要素在具体创作时的实现策略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电影剧本优化是系统性的整体和部分的优化,也是结构、功能、组织流程的优化。“故事”、“话语”、“文体”三个要素在电影剧本内部构成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三者构成了剧本整体。故事要素是电影剧本的基础,它的优化对电影剧本优化有促进意义。电影剧本故事要素优化的关键在于编剧掌握故事中主要人物的“人物特性”,其存在又直接影响了电影剧本材料累积阶段所要做的选材和人物小传的创作。话语要素是电影剧本艺术表现力和剧情结构程度的主要表征。话语要素优化的关键是剧本结构所产生的叙事节奏。分场景梗概和剧本大纲一起构成了电影剧本的电影构思阶段的操作手段,是电影剧本话语要素优化的具体实现步骤。文体要素是电影剧本的外在呈现形式,文体要素优化的关键是分场景剧本的“可拍性”。在电影剧本创作流程中,文体形式中的场次标题说明、场面调度描述和人物对白的动作性写作能够在编剧与导演等其他参与电影拍摄的职能人员之间起到清晰的沟通功能。第四章,本章是对第三章从内部要素优化的角度解决“电影剧本如何优化”这一问题的进一步补充。主要内容是当把电影剧本视为本体时,其外部存在的两种保障因素:直接保障是创作主体的优化,间接保障是各种奖项的设置。对电影剧本优化的研究不能仅仅立足于剧本本体,其不断处于发展演进中的属性和永远趋向优质和追求,都与剧本本体之外的编剧有无法割裂的关联。编剧作为电影剧本的创作主体,其职能表现是剧本优化的基础外部保障因素。另外,为促进电影产业的繁荣,我国政府相关部门极其重视电影剧本对提高电影质量的重要意义,因而设置有效的、连续的奖项是中国电影剧本优化的间接保障。“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评选活动”是我国电影业主管部门第一次成规模地对电影剧本的创作以及对电影编剧培养的鼓励和支持,体现了我国政府对电影剧本优化的重视。“华表奖”“金鸡奖”和“百花奖”等中国电影三大奖的奖项设置一定程度上为编剧实现电影剧本优化提供了价值取向。“影协杯”的评奖所秉持的原则和评奖标准也成为上述国家“三大奖”的有益补充。因此,本章旨在从编剧的角度和国家奖励机制的设立出发,阐述电影剧本优化的前提和制度保证。最后,在本文的结论中简要地总结和回顾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以及本研究尚存在的不足和局限。以期能为对电影编剧理论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一种思考的路径,也为在进行相关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3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周斌;;刘恒论——以电影剧本创作为例[J];文艺争鸣;2008年10期

2 陈山;;默片时代中国电影理论的奠基[J];电影艺术;2008年02期

3 王志敏;提倡一种新的电影剧作观念[J];电影创作;1997年04期

4 程善邦;论电影剧作的涵义 地位和特性[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5 王迪;;对电影文学的再认识[J];电影艺术;1992年06期

6 邵牧君;;电影美学随想纪要[J];电影艺术;1984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利荣;传播媒介发展与文学文体演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许海燕;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电影文学研究(1990-2005)[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41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41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c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