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革命氛围”中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革命叙事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阎浩岗;;论“典范土地革命叙事”接受与传播的内外机理[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06期
2 马勇;;革命与“革命叙事”[J];史学史研究;2016年01期
3 子书君;;国产英雄炼成记[J];齐鲁周刊;2017年32期
4 冯涛;;陕北土地革命的诗意书写——延泽民长篇小说《无定河》论[J];考试周刊;2017年50期
5 陈子丰;;重写历史——新时期革命叙事中的“他者”[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年02期
6 曾庆江;王素芳;;革命叙事剧中小资产阶级形象的历史嬗变[J];艺术广角;2011年03期
7 孟丽花;;后革命年代的革命叙事[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0期
8 王素芳;;革命叙事剧中小资产阶级形象的历史嬗变[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周维东;;消费时代的革命叙事[J];艺术广角;2010年03期
10 涂彦;;戏剧性营造:手法与效果分析——以建国60周年的“革命叙事”作品为例[J];当代电影;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阎浩岗;;茅盾与20世纪中国土地革命叙事[A];《茅盾研究》第15辑——纪念茅盾诞辰120周年论文集[C];2016年
2 葛红兵;;身体写作——启蒙叙事、革命叙事之后:“身体”的当下处境[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3 吴毅;陈颀;;“说话”的可能性——对土改“诉苦”的再反思[A];中国近代乡村的危机与重建:革命、改良及其他[C];2012年
4 彭超;;从凌仕江散文看当代“西藏叙事”的多重性[A];当代文坛(2016增刊2)[C];2016年
5 李哲;;经济·文学·历史——《春蚕》文本的三个维度[A];茅盾研究(第12辑)[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伍明春;革命叙事的新视角[N];闽西日报;2017年
2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马勇;“现代化叙事”与“革命叙事”并行不悖[N];团结报;2015年
3 李壮;革命叙事的柔化与深化[N];中国文化报;2013年
4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李建军;充满历史感的“革命叙事”[N];光明日报;2014年
5 李建军;别样的革命叙事与英雄史诗[N];文学报;2014年
6 张艳梅;杨沫的革命叙事与我们的历史反思[N];文艺报;2014年
7 曾庆江 王素芳;文艺创作的辩证思维[N];文艺报;2011年
8 胡宇齐;主旋律作品要讲究智取人心[N];北京日报;2015年
9 张耐冬;未定妆的历史[N];经济观察报;2013年
10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李公明;追忆历史褶皱与边缘中的“上海叙事”[N];社会科学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天才;革命的时代镜像[D];浙江大学;2004年
2 张冀;左翼小说革命叙事经验的后世影响(1942-1966)[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牧;“后革命”:话语与叙事[D];上海大学;2009年
4 丰杰;民国文学中的辛亥革命叙事(1912-1949)[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5 包天花;当代中国蒙古族文学叙事的性别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6 房伟;艰难的生成与暧昧的整合[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万杰;现代革命语境中的复仇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景银辉;“文革”后中国小说中的创伤性童年书写[D];上海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亮;“后革命氛围”中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革命叙事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
2 蒋鹏;再造象牙塔[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3 林立荣;新世纪小说“革命叙事”论[D];苏州大学;2011年
4 张云;革命叙事中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D];西北大学;2011年
5 赵牧;后革命时代的革命书写[D];暨南大学;2005年
6 成雅妮;格非小说的“后革命叙事”[D];辽宁大学;2017年
7 娄普羽;重述革命:论龙一小说的革命书写[D];西南大学;2016年
8 高丽娜;革命叙事下的隔代对话[D];延边大学;2010年
9 张立群;红色影视剧中的革命叙事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周小兰;“红色经典”新论[D];苏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462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46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