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八十年代审美非功利思潮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4 22:39
【摘要】:八十年代的审美非功利思潮,与当时思想解放运动相呼应,直面时代和文学问题。审美非功利思潮其中的审美无利害观念,成为八十年代的学者在寻求文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时所需要的理论支撑,为探索文学审美规律的知识分子指引了研究方向。八十年代早期,为了实现文学创作的自由,保证文学的独立性,文艺界针对文学工具论和专制的教条主义展开了一系列抵制和批判,这首先表现为对于人性与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在中西方思想的交流碰撞中,广大知识分子借鉴并发展康德和叔本华的审美无功利思想,宣扬人文主义精神,寻求文学独立地位的合法性。其后,文学主体性的提出,审美主义热潮的兴起,进一步为个体的自由和文学的独立性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对“人道主义”和“主体性”的讨论转向到“审美自由”的探讨,从审美的角度探寻人性的终极意义,在审美领域中继续完成对人性自由和文学独立性合法地位的诉求。人道主义始终贯穿八十年代审美非功利思潮的发展进程,从价值层面上对审美政治功利论进行了抵制和彻底批判,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彰显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精神的觉醒催发和促进了文学的主体性和独立性,而审美进一步将人和文学的主体性和自由性结合起来;人在自由的审美过程中,完成对灵魂的反思和对自我的超越,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自由。本文主要揭示八十年代审美非功利思潮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文学形式和理论观点。本文分别从“文学艺术的解放和人性的觉醒”、“主体的张扬”、“审美即自由”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阐述八十年代审美非功利思潮发生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以及各个阶段在文学创作领域和文艺批评领域发生的重要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八十年代审美非功利思潮的丰富性。在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阐述八十年代审美非功利思潮的理论价值,对当代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领域的影响,思考审美非功利论的现实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文学;;论八十年代的新诗哲学诗[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4期

2 ;60年“钱”记录[J];现代焊接;2009年06期

3 陈平原;;遥望八十年代[J];文艺争鸣;2018年12期

4 吴纪先;赵德~/;马颖;;论八十年代的加拿大经济[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5 ;美国八十年代就业前景[J];经济学动态;1980年07期

6 郑彪;;苏联提出八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问题研究的若干重大课题[J];经济学动态;1984年01期

7 沈立人;;日本经济八十年代的规划和二十一世纪的问题[J];经济学动态;1984年03期

8 叶炎富;;区域航模活动,创新发展前景[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25期

9 韩映红;八十年代的中国歌曲该有什么特色?[J];北方音乐;1987年02期

10 宋夜雨;;重返的限度与可能:关于“重返八十年代”[J];文学教育(上);201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南南;;元话语:八十年代文化语境中的“救亡压倒启蒙”[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朱人俊 田井挽[A];何克希将军[C];1993年

3 文贵良;;阿城的“短”:八十年代的话语建设之一[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4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5 白烨;;分野、分流与分化——媒体时代的文学流变考察[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2)[C];2007年

6 单文经;;澳门公民教育简史[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陈培浩;;散文诗理论建构中的“征古主义”策略——关于散文诗起源的一种思考[A];当代散文诗的发展暨“我们”文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吴越;;蔡翔:什么在影响我们对八十年代的记忆?[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5)[C];2011年

9 白亮;;“向内转”与八十年代文学的知识谱系——对新时期文学“向内转”的再认识[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10 何冠男;廖其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教育方针沿革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沈杰群;朱伟:八十年代的文学故事是说不完的[N];中国青年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卫中;重读八十年代,,读出了什么[N];文汇报;2018年

3 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 陈越光;八十年代的文化气息[N];湖南日报;2018年

4 孙夫人 书评人;小人物的苟且与诗意[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6年

5 谢其章;三十年前的月亮[N];中华读书报;2017年

6 重庆检验检疫局 蔡文彪;应善用有效数据讲述检验检疫故事[N];中国国门时报;2017年

7 本报记者 陈凯;幸福来敲门[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7年

8 韶关日报记者 李迅 通讯员 文之;“韶钢现象”:八十年代的文学新景观[N];韶关日报;2017年

9 谢海潮;向“八十年代”致敬[N];福建日报;2016年

10 老沙;《我们的八十年代》吹来的风[N];文艺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源;异国形象研究:清朝中晚期中美形象的彼此建构[D];四川大学;2005年

2 李海霞;危机下的文学图景[D];上海大学;2007年

3 徐勇;八十年代小说创作与“青年问题”[D];北京大学;2012年

4 郭震旦;“八十年代”史学谱[D];山东大学;2010年

5 徐晓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写实油画语言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6 黄旭;文学政治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激进主义[D];复旦大学;2008年

7 孙海燕;1980年代的中国设计与现代化想象[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8 陈婷;影像的历史书写[D];复旦大学;2012年

9 钱继云;《诗刊》与1980年代诗歌创作[D];苏州大学;2014年

10 赵学存;“八十年代”文学审美论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炎;八十年代审美非功利思潮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9年

2 刘帅;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排华与中国反教排外的比较研究[D];安徽大学;2018年

3 林子琛;八十年代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4 崔丽君;论八十年代少年小说的当代转型[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5 曹文娟;八十年代小说中的审丑[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丹珂;记忆与讲述[D];山东大学;2011年

7 金英爱;浅析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日本对朝鲜的政策[D];延边大学;2002年

8 梁馨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钢琴作品发展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9 刘芸菲;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城市化剖析(1973-1991年)[D];苏州大学;2014年

10 何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成都市征婚广告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490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490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7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