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审美非功利思潮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文学;;论八十年代的新诗哲学诗[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4期
2 ;60年“钱”记录[J];现代焊接;2009年06期
3 陈平原;;遥望八十年代[J];文艺争鸣;2018年12期
4 吴纪先;赵德~/;马颖;;论八十年代的加拿大经济[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5 ;美国八十年代就业前景[J];经济学动态;1980年07期
6 郑彪;;苏联提出八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问题研究的若干重大课题[J];经济学动态;1984年01期
7 沈立人;;日本经济八十年代的规划和二十一世纪的问题[J];经济学动态;1984年03期
8 叶炎富;;区域航模活动,创新发展前景[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25期
9 韩映红;八十年代的中国歌曲该有什么特色?[J];北方音乐;1987年02期
10 宋夜雨;;重返的限度与可能:关于“重返八十年代”[J];文学教育(上);201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南南;;元话语:八十年代文化语境中的“救亡压倒启蒙”[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朱人俊 田井挽[A];何克希将军[C];1993年
3 文贵良;;阿城的“短”:八十年代的话语建设之一[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4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5 白烨;;分野、分流与分化——媒体时代的文学流变考察[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2)[C];2007年
6 单文经;;澳门公民教育简史[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陈培浩;;散文诗理论建构中的“征古主义”策略——关于散文诗起源的一种思考[A];当代散文诗的发展暨“我们”文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吴越;;蔡翔:什么在影响我们对八十年代的记忆?[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5)[C];2011年
9 白亮;;“向内转”与八十年代文学的知识谱系——对新时期文学“向内转”的再认识[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10 何冠男;廖其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教育方针沿革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沈杰群;朱伟:八十年代的文学故事是说不完的[N];中国青年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卫中;重读八十年代,,读出了什么[N];文汇报;2018年
3 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 陈越光;八十年代的文化气息[N];湖南日报;2018年
4 孙夫人 书评人;小人物的苟且与诗意[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6年
5 谢其章;三十年前的月亮[N];中华读书报;2017年
6 重庆检验检疫局 蔡文彪;应善用有效数据讲述检验检疫故事[N];中国国门时报;2017年
7 本报记者 陈凯;幸福来敲门[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7年
8 韶关日报记者 李迅 通讯员 文之;“韶钢现象”:八十年代的文学新景观[N];韶关日报;2017年
9 谢海潮;向“八十年代”致敬[N];福建日报;2016年
10 老沙;《我们的八十年代》吹来的风[N];文艺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源;异国形象研究:清朝中晚期中美形象的彼此建构[D];四川大学;2005年
2 李海霞;危机下的文学图景[D];上海大学;2007年
3 徐勇;八十年代小说创作与“青年问题”[D];北京大学;2012年
4 郭震旦;“八十年代”史学谱[D];山东大学;2010年
5 徐晓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写实油画语言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6 黄旭;文学政治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激进主义[D];复旦大学;2008年
7 孙海燕;1980年代的中国设计与现代化想象[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8 陈婷;影像的历史书写[D];复旦大学;2012年
9 钱继云;《诗刊》与1980年代诗歌创作[D];苏州大学;2014年
10 赵学存;“八十年代”文学审美论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炎;八十年代审美非功利思潮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9年
2 刘帅;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排华与中国反教排外的比较研究[D];安徽大学;2018年
3 林子琛;八十年代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4 崔丽君;论八十年代少年小说的当代转型[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5 曹文娟;八十年代小说中的审丑[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丹珂;记忆与讲述[D];山东大学;2011年
7 金英爱;浅析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日本对朝鲜的政策[D];延边大学;2002年
8 梁馨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钢琴作品发展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9 刘芸菲;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城市化剖析(1973-1991年)[D];苏州大学;2014年
10 何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成都市征婚广告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490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49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