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文心雕龙》道心文心相通贯的哲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6 15:52
【摘要】:以文学理论著称的《文心雕龙》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着首屈一指的地位,其作者刘勰也是公认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但视圣贤为最高典范且博览经书、融汇诸家的刘勰,实则在《文心雕龙》文学理论内容中注入了他对宇宙、生命、人生的思考。这些具有哲学意义的思考使得《文心雕龙》拥有了以往文论著作所不具备的哲学视野,并为其严密的思想体系构建起了坚实的理论根基,将《文心雕龙》的价值意义从文学写作指导之书升华至谱写生命风采之书。所以,要想真正地探寻到《文心雕龙》的价值源头,就要充分地觉察到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构建的哲学思想体系。本文试从“道心”、“文心”通贯的角度探寻《文心雕龙》文论内容根基的哲学思想体系,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概述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思路,扼要梳理当前学界对于《文心雕龙》研究已取得的成果。第一部分,刘勰与《文心雕龙》。首先阐述刘勰所处的时代思潮、生平学行,以及《文心雕龙》一书的结构和内容。早年丧父使得刘勰家道中落,无奈之下选择了寄身佛门。可即便博览佛经,历经坎坷和磨难,他依旧心怀着崇德广业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并通过笔尖积极地展现着自身的价值。刘勰视儒家圣贤及经书为典范,并在思想上汲取诸家之所长,于艰难的人生境遇之中写出了《文心雕龙》这部伟大奇书,使自己求志达道的生命追求、自强不息的生命风采尽显于书中。第二部分,宇宙视野下的文心彰显。主要阐述刘勰于宇宙视野下接通天地所构建起的“天文”-“人文”-“道之文”-“道心”-“文心”这一理论根基体系。钟灵毓秀的天地万物所呈现的景象就是“天文”,天地万物的风采通过“天文”得以展现。人与天地相比是“天地之心”,与“无识之物”的万物相比是“有心之器”,所以人也同天地万物一样具备“文”,是谓“人文”,人通过“人文”得以展现人的独特风采。而“天文”和“人文”之所以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各自的生命风采,是因为有气化生生之“道”做为其内在的根基根据,“道”呈现于“文”中,也就有了具有最高典范意义的“道之文”。人要想写出能够最大化展现自身风采的“道之文”,就要做到“原道心以敷章”。所谓“道心”就是充分觉悟“道”的本原之心。当“道心”落实于“文心”之中,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成就“人文”,以期实现在此一“人文”中展现自身独特的文采、风采。第三部分,“道心”发用下的人文典范。主要阐述在“道心”发用所成就的“圣”、“经”、“纬”、“骚”四类具有典范意义的“人文”。圣人及其所作之经书就是“人文”之最高典范,而在经后新兴出现的纬书和楚辞虽然存在缺憾和不足,不能与经相提并论,但也一定程度上呈现着人的文采,存在可借鉴的内容。第四部分,文道之心通贯下的生命风采展现。首先阐发《文心雕龙》针对于“圣”、“经”、“纬”、“骚”提出的“征”、“宗”、“正”、“辨”的践行准则。因为“圣”、“经”具有最高的典范意义,所以其是文章写作的主要效法的对象。“纬”、“骚”也在一度程度上呈现着人的风采,所以要加以纠正、辨别后汲取其有价值的部分,揭示刘勰所提倡的“执正驭奇”的价值准则。继而阐发刘勰透过《文心雕龙》所呈现出的个人生命风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君子藏器,伺时而动”的政治抱负;二是“文果载心,余心有寄”的为文期许。结语部分。对《文心雕龙》哲学思想体系的实质作简要总结,指出刘勰透过《文心雕龙》所展现的生命风采和为时代发出的呼声。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萍;《文心雕龙》道心文心相通贯的哲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515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515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1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