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对“疯女人”形象研究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8 12:36
【摘要】: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对文学作品中的“疯女人”形象报以了持续的关注,并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女性主义批评实践,“疯女人”形象研究已成为了中国女性主义批评中一个独特的关注视角。然而面对这些研究,目前学界却尚未有对此类研究进行专门研究的著作与文章,中国女性主义批评者们为何会特别关注“疯女人”这样的文学形象,对“疯女人”形象的研究意义何在,这些研究是怎样变化发展的,又具有怎样的特点与问题,这些特点与问题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这些将是本文所想探讨解决的问题。本文分为四章,在第一章中试图对女性主义视域下的“疯女人”形象进行描述、界定,指出“疯女人”的具体含义,并进一步对比不同领域对“疯”的不同理解与定义。第二章探索了女性主义视域下的“疯女人”形象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发端的原因,分析了在此之前的中国妇女问题,进一步探讨了此类研究产生于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并能够持续发展的原因。第三章进一步梳理了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对“疯女人”形象研究的发展脉络,关注国内学者最初对此进行研究的时间节点,总结20世纪90年代分别关于研究对象与理论方法的两次变化特征,分析其中的代表性研究成果,用数据分析的方法探讨2005年以来的发展现象,并试图找到其与中国女性主义研究一脉相承的发展特点。第四章根据前文的分析,归纳出中国女性主义研究者对“疯女人”形象研究的诸多特点与问题,包括批评实践中对理论的运用较为薄弱、批评对象存在局限性、对“疯女人”之“疯”认识的不足之处且缺乏问题意识等,并进一步进行分析,探究其产生的原因。
【图文】:

趋势图,知网,年度,趋势图


图 2.4.1 中国知网上以“疯女人”为主题词的搜索结果发表年度趋势图持续的关注热度其实与女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密不可分:在知网中以“女进行搜索可以看到,各类研究的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末呈现出逐年递增 世纪后每年研究成果的增长都在近 100 篇左右,到了 2005 年这个数字是2006 年有了一个较大的突破,达到了 1271 篇,此后的近十年间每年的研 篇以上,只有 2018 年相关的研究下降到了 1316 篇。对这个数据进行初出,从 2005 年、2006 年开始算起的十年左右的时间内,国内女性主义

趋势图,女性主义,知网,趋势图


图 2.4.2 中国知网上以“女性主义”为主题词的搜索结果发表年度趋势图,有趣的是,2017 年与 2018 年均相关的研究却只有 5 篇,中国女性主”形象的兴趣似乎也随着女性主义总研究成果的减少1而陡然下降。由续大量关注相比,两年的数据还不太能说明学界放弃了对这个领域的探进行统计并进一步分析后才可以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因此关于这部分不在本文探讨范围之内。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第红;;庆府军官[J];参花(下);2017年01期

2 大友;;疯女人[J];诗潮;2017年09期

3 付卫星;;疯女人[J];情感读本;2015年36期

4 付卫星;;疯女人[J];椰城;2015年03期

5 朱红;我和疯女人[J];中国药店;2005年01期

6 黄梅;;“阁楼上的疯女人”——“女人与小说”杂谈之三[J];读书;1987年10期

7 朱虹;禁闭在“角色”里的“疯女人”[J];外国文学评论;1988年01期

8 方平;;为什么顶楼上藏着一个疯女人?——谈《简·爱》的女性意识[J];读书;1989年09期

9 舞舞;;疯女人[J];诗歌月刊;2012年09期

10 王浩;;西方文学中的疯女人形象探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颜蓓蕾;;浅析《微光闪烁世界的继承者》逃避主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颜悦;开启一个性别思考[N];光明日报;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梦楹;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对“疯女人”形象研究之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年

2 朱娅琴;《香港为什么有那么多“疯女人”?》翻译实践报告[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3 李静;1980-1990年代女性作家笔下的“疯女人”形象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4 武晓旭;“疯女人”的狂欢之旅[D];内蒙古大学;2016年

5 甄蕾;夏娃另类的女儿们[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颖;论艾丽丝·门罗小说中的“疯女人”[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7 乐萍;自我实现的疯狂之旅:多丽丝·莱辛小说中的疯女人形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余菁;[D];安徽大学;2003年

9 肖艾芹;西印度群岛的飞蛾和中国蝴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陈灵子;从读者反应论分析《好兵》中的女性角色[D];南昌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546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546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3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