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孙康宜的六朝诗歌美学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涂慧;;挪用与质疑,同一与差异:孙康宜汉学实践的嬗变[J];世界文学评论;2012年02期
2 张节末;赵琼琼;;论玄言诗的诗体革命[J];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09期
3 徐志啸;;异域女学者的独特视角[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张志斌;;魏晋六朝诗歌创作态势分析[J];求索;2008年10期
5 宁一中;段江丽;;跨越中西文学的边界——孙康宜教授访谈录(下)[J];文艺研究;2008年10期
6 张亚新;;汉魏六朝诗概说[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童庆炳;文学经典建构诸因素及其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邬国平;汉魏六朝诗歌新变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赵敏俐;“魏晋文学自觉说”反思[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10 孙华娟;;于“陈腐”中开出花来——评孙康宜《抒情与描写——六朝诗歌概论》[J];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04年0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引驰;;何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误[N];文汇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姚素华;陶谢异同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熊江梅;六朝文体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吕红光;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文体观的生成与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4 邓心强;魏晋南北朝批评主体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云凤;论海外中国抒情传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56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56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