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姚永朴《文学研究法》之“奇正”说探析

发布时间:2020-05-10 12:18
【摘要】:“奇正”是中国古代文章学中一对重要的理论范畴,上溯南朝,下至清代,在这漫长的发展史中,经南梁刘勰,中唐韩愈,清朝桐城派姚鼐、曾国藩、姚永朴等古代文论家的逐步补充与完善,最终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姚永朴的“奇正”说主要承继了刘勰的“执正驭奇”说、韩愈的“师古自立”说、姚鼐的“功深奇至”说以及曾国藩的“雄奇”说,但值得注意的是,姚永朴的“奇正”说在承继前人的前提下又有所发展,他在刘勰“执正驭奇”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正至奇”的观点,又将姚鼐的作文功夫扩展到作者的心性涵养上,此外,姚永朴在借鉴韩愈、曾国藩相关理论的同时也使其自身的“奇正”说更细致、更切实。“奇正”的文字学内涵、哲学内涵及美学内涵是探究《文学研究法》中“奇正”说内涵必须要追溯的问题。首先是“奇正”的文字学内涵。“奇”在文字学方面共有两种读音。当“奇”读qí时,多为形容词,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主要有特殊、美好、出人意料之意。当“奇”读jī时,则多为名词,无感情色彩,主要有反常、单一、零余之意。“正”在文字学方面共有五层含义。当“正”为形容词时,有正直、中正、纯正之意。当“正”为名词时,有准则之意。当“正”为动词时,则有纠正之意。其次是“奇正”的哲学内涵。“奇正”作为一对对立的哲学概念最先被用于兵学领域,在兵学领域中,“奇”即指反军法用兵,反常用兵;“正”则指按军法用兵,正常用兵。最后是“奇正”的美学内涵。“奇正”的美学内涵主要体现在儒、道两家的美学思想中,“奇”主要指道家美学思想中的“尚奇越俗”,“正”则主要指儒家美学思想中的“中正平和”。刘勰首次将“奇正”引入到文章学领域,在文章学领域中,“奇正”的含义不再纯粹对立,期间经韩愈、姚鼐、曾国藩等人细化后,到姚永朴这里,其含义已更为复杂多样。具体而言,“奇”,既指文章内容“藻丽奇怪”之“怪奇”,又指文章语言“标新领异”之“新奇”;“正”,既指文章内容“澄清无滓”之“纯正”,又指文章语言“不落凡近”之“雅正”。姚永朴“奇正”说对前人最明显的发展是具备更强的系统性与切实性。所谓系统性,即条理性,主要指姚永朴“奇正”说内部各理论之间的有序性及相关性;所谓切实性,即实践性,主要指姚永朴“奇正”说对文章写作的指示性与引导性。这集中体现在姚永朴“奇正”说的要义上,即“奇正”修养:根本深,魄力厚;“奇正”法则:奇而有法,正而有葩;“奇正”语言:从雅正,去俗奇;“奇正”典范:师法高古而奇崛的韩文。此外,姚永朴还将“奇正”提升为文章之境界,认为文章写作应以“正”为始境,以“奇”为胜境,这也是姚永朴对前人“奇正”思想的发展之一。姚永朴的“奇正”说,旨在指导作者的个人修养与文章的法度规范、语言运用及追求典范,居今而言,仍具备较强的启示意义。主要表现为:作者修养宜“稳”中求“奇”,文章法则宜“法”中存“奇”,文章语言宜“雅”中见“奇”,文章鉴评宜“正”中观“奇”。但姚永朴的“奇正”说也有不足之处,即太过推崇“雅正”之言,强调文章“一语不落凡近”,从而疏忽了俗语、口语等的灵活性与生动性。综合言之,姚永朴作为“桐城派的最后一位大师”,其《文学研究法》中的“奇正”说,无疑是对我国古代“奇正”思想的发展与完善,是古代“奇正”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姚永朴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从“奇正”修养、“奇正”法则、“奇正”语言、“奇正”典范四个方面论述了“奇正”说的要义,这对今人的文章写作与文章鉴评也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诚;营销中的奇正之道[J];中国中小企业;2005年07期

2 舟侠;善用“奇正”制胜[J];企业管理;2000年10期

3 郑立娟;;《唐李问对》“奇正”思想探析[J];孙子研究;2018年03期

4 温琦;;奇正消痛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7期

5 陈梅;;奇正消痛贴过敏1例[J];临床肺科杂志;2009年11期

6 王平;藏药奇葩有"奇正"[J];中华商标;2005年04期

7 易虹;奇正牵手名牌企业[J];中外管理导报;2000年Z1期

8 李爱国;说奇正[J];美术向导;1999年02期

9 郭佩垒;徐玉生;马玉斐;;奇正消痛贴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12期

10 陆涛;李文;;奇正消痛贴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3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白桦;李忠;陈维武;张雅月;钟星;;奇正消痛贴外用缓解癌性疼痛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A];2009年首届全国中西医肿瘤博士及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卢剑;梁立;;奇正消痛贴50例临床疗效观察[A];第11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李建民;;奇正消痛贴(改进型)的临床观察[A];第11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熊伟;周霞;;奇正消痛贴膏致不良反应1例[A];2011年全国医药学术论坛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5 朱兆渊;唐世晶;;孙子“奇正”思想对处理当今国际问题的启示[A];“决策论坛——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6年

6 刘以农;郭明;;奇正清肠舒片通便功能的动物试验的研究[A];第四届第二次中国毒理学会食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与营养食品所毒理室联合召开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纪晓阳;雷菊芳与“奇正”奇迹[N];甘肃日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吴秀生;雷菊芬:奇正相生创业路[N];人民政协报;2002年

3 刘艳;雷菊芳:传承藏药的使者[N];人民政协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张东风;走西藏 看藏药[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5 奇正集团西藏林芝奇正藏药厂;奇正之奇在于用“心”[N];工人日报;2007年

6 赵闽;奇正成为信息化示范单位[N];中国工业报;2006年

7 王;茹梦的需求 奇正的方案[N];国际商报;2002年

8 孟洪喜(作者单位:辽宁总队);奇正,千古不移的作战要则[N];人民武警;2005年

9 陈国祥 纪晓阳;奇正集团靠科技创新腾飞[N];甘肃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王海坤;奇正的困惑[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董晓慧;姚永朴《文学研究法》之“奇正”说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年

2 黄婧琪;奇正文学综述[D];西北大学;2012年

3 李金波;傅山“尚奇”艺术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冠英;张洪亮主任医师运用“自拟肝癌奇正方”治疗原发性肝癌50例经验总结[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5 陈婉均;郭在容爱情电影的审美特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572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572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5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