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1990年代以来“身体写作”流变论

发布时间:2020-05-19 11:01
【摘要】:自1990年代以来,“身体写作”作为一个重要名词,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其本身的先锋性、直白性和特殊性更是引发众人的热议。本文的“身体写作”是指女性作家从女性化的语言和女性化的视角出发,站在女性自身的立场,重视女性自身经验、心理和个人欲望,以女性躯体修辞策略书写个人生命体验,重新审视历史文本中被扭曲的女性形象,关注女性命运、情感、思想、生存状态,赋予女性以历史的、文本的重新定位的写作。从1990年代中期始,“60后”作家陈染、林白、徐坤等人带来了“女性用身体书写自己”的宣言,率先肯定了女性的价值立场。“70后”作家卫慧、棉棉、周洁茹、金仁顺、戴来等人接过这面大旗,继续发扬光大。“80后”晚辈则巧妙地将青春经验和女性心理融为一体,为进一步的成熟书写做好充分准备。然而,消费文化的崛起破坏了女性美好的图景,男性和社会的窥视欲促使“身体写作”走向了另一条道路:庸俗、低劣、商业性,甚至有些“作家”直接成为性文化的奴隶,将文学引向歧途。因此,本文将采用文本细读和定量、定向分析的方法,重新定位“身体写作”的价值,探索其文学史意义。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对“身体写作”概念和作家分层做一个定义,分析其的研究原因、现状和趋势,为论文的立论做基础,也为探讨“身体写作”的全面展开埋下伏笔。第一章从主题话语出发,以三个关键词“爱情”、“生命”和“自由”入手,“爱情”作为第一要义,重点在于寻找它的过程、态度和意义;“生命”则是找寻对待它的正确方式;“自由”作为终极目标,选择身体解放还是精神自由。第二章分析审美风格。从语言风格来看,侧重于诗性书写还是张扬宣泄;从写作风格而言,偏向于现实性还是理想乌托邦。第三章分析叙述方式。首先从自传体出发,自传体之“实”和虚构性之“虚”的分量逐渐变化。其次从回忆视角出发,利用叙述自我和经验自我进行对比阅读。最后从文本结构出发,碎片化的叙事时间和跳跃性的思维逻辑已经不再是主流,相反,“整体性”的书写也走上正轨,体现了传统的复归。第四章对“身体写作”的价值定位进行总结,并对其的未来走向做个大胆推测。总之,本文通过对“身体写作”各个阶段代表作家作品的解读,力图在主题话语、审美风格和叙述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论证,从而对“身体写作”的新动向提出大胆推测,改变其在文学界的固定印象,重新审视女性书写的身体经验和性别观念,克服女性必须书写女性的局限性,促进其在文学世界的发展和进步。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蕾;;另一种永恒——论林白的“死亡叙述”[J];雪莲;2015年17期

2 刘永春;;背景、形态与意义:论新生代小说的身体写作[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3 吕周聚;;论身体写作的意识形态特征[J];广东社会科学;2015年01期

4 徐勇;;另类青春的精神自传与表达——春树小说论[J];西湖;2014年05期

5 王琨;张悦然;;“我们这一代作家是由特写展开的”——访谈录[J];小说评论;2013年06期

6 孙桂荣;;女性叙述中的世态炎凉——以魏微的小说《化妆》为例[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孙桂荣;;“姐妹情谊”及其在新时期文学中的展开方式[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孙佳;张立群;;林白90年代小说女性意识的自我疏离[J];南都学坛;2011年04期

9 棉棉;木叶;;我希望自己可以越来越光明[J];上海文化;2010年06期

10 陈潇;冯琬惠;;以文立命的这群女人——当代女作家群体访谈[J];中国女性(中文海外版);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祁春风;自我认同视野下的“80后”青春叙事[D];山东大学;2016年

2 李晓丽;“新生代”女作家的日常生活叙事[D];南开大学;2012年

3 岳斌;在诗意和尘嚣间游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孟岗;消费时代的身体乌托邦[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关建华;“70后”作家中篇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李娜;走出偏狭[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珊珊;女性成长书写中的迷失与跃迁[D];黑龙江大学;2012年

4 刘立芸;消费文化语境下“身体叙事”转型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丁瑞兰;《9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作家对杜拉斯的接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段劲松;论“70后”作家在新世纪的转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尹晓琳;九十年代“女性私人化写作”的嬗变[D];延边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70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70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1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