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沉钟社与《骆驼草》—围绕文艺青年与青年导师的关系展开的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2020-05-23 01:03
【摘要】:文学史知识谱系中的《骆驼草》是早期京派刊物,灵魂是周作人,学术研究也都是在这个前提下展开。我们通过历史考察发现,这份小小的刊物,还有一个文学青年团体的积极参与,这个文学社团是沉钟社。对《骆驼草》,沉钟社不仅只是单单的投稿者,甚至可以说,他们曾把《骆驼草》当做了自己的社团刊物去经营。周刊的编辑、校对等由废名、冯至负责,办刊经费由杨晦、冯至、陈翔鹤这些沉钟社文艺青年以及周作人、废名等苦雨斋弟子共同筹集,其编辑地址还是杨晦的住址。从种种迹象看来,沉钟社在当时与周作人、苦雨斋、《骆驼草》的关系都是十分密切的。但是当人们提到《骆驼草》的时候,会想到周作人,会想到苦雨斋的弟子,却并不会将之与沉钟社联系到一起。本文就以《骆驼草》和沉钟社的关系为切入点,讨论五四后的新文坛兴起的文艺青年寻找导师的传统;也以这个传统为历史线索,考察沉钟社和《骆驼草》的关系,以及他们对这份刊物的参与、努力和失败。沉钟社和苦雨斋圈子是两个不同的文学群体,他们的合作有文艺青年对导师的寻找,有文学理想的相似,也有地缘职缘的客观条件。文学史的研究不仅要考察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也要追问那些具备产生条件,但却未产生相应结果的原因。沉钟社的文艺青年们一向与鲁迅交往密切,鲁迅也对这群年轻人的创作多有肯定。但是到了 20年代后期鲁迅投身到革命文学的大潮中,这些文艺青年们却没有追随鲁迅,倒是走近了周作人,与苦雨斋圈子共同创办了周刊《骆驼草》。本文针对这一历史事实,进一步深思其中的原因。此外,本文还探寻沉钟同人在进入《骆驼草》前写作的特点,与其进入《骆驼草》之后的文章进行对比,讨论青年导师对文艺青年从思想上到创作上的影响。周作人的自由主义思想、文章娓娓道来的语调、平和冲淡的文风以及丰厚的学养共同构成的巨大魅力,对沉钟社的文艺青年的写作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最后从沉钟社的文艺青年与苦雨斋文人的差异和不平等的文坛地位等方面总结双方合办的《骆驼草》是一次失败的尝试。这两个群体虽然都是追求文学纯粹和独立,但是本质上还是有着很大差别的。苦雨斋说到底是学院派,是自由主义文人,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浇筑了其深厚的古典文化素养,骨子里带着浓重的士大夫情调,所代表的是精英文化。而沉钟社,是一群单纯热爱文学的文艺青年,他们把文学当成是自己的事业,但是受年龄、学识、视野所限,他们没有苦雨斋文人厚重的文化积淀,没有足够的人生阅历,相比之下,文学世界要浅显单薄得多。尤其前期他们的写作多是围绕人生的苦闷和恋爱的失落展开的,后期虽有所突破,但仍难以走出这种格局。苦雨斋和沉钟社二者高度不同,窗外的风景亦不一致,自然难以长期比邻而居。而且由于苦雨斋和沉钟社的文坛地位悬殊,即便沉钟社的文艺青年们将《骆驼草》当成是“自己的园地”一样努力去经营,其努力也甚少被文学史提及。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健;”沙漠”与前期京派——文化生态学视野中的《骆驼草》[J];理论学刊;2004年06期

2 陈平原;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新青年》研究(下)[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01期

3 刘帆;废名研究资料索引[J];新文学史料;2002年01期

4 止庵;;鲁迅与废名[J];博览群书;2001年11期

5 张晓萃;;沉钟社始末[J];新文学史料;1987年03期



本文编号:2676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76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3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