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王沂诗文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3 17:29
【摘要】:王沂是元代中期延yP年后一位颇有政绩的馆阁文臣,同时,他也是当时文坛上一位非常重要的文学家。王沂的著作颇丰,无论是诗歌还是文章数量都极其可观。此外,在他的文学作品中还透露着许多独到的文学思想。在元代文学史上,王沂处在文道势渐衰微的中后期,在这其中他积极倡导理学思想、推进南北文风融合,对文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王沂诗文名气不甚高,相关的资料更不可谓丰足,目前学界对王沂的研究还未有很多。鉴于此种情况,本文通过对王沂现存诗文作一个系统而深入的分析,以期增进一些对王沂诗文研究的不足。全文分为绪论、四个章节和结语。绪论,主要论述了王沂诗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梳理了目前学术界对王沂诗文研究的现状以及成果,和笔者在此基础上拟提出的问题,列举了文章写作中力求突破的创新点和难点。第一章,论述王沂其人,包括其生平概要和思想,全章分为两个节,第一节据现今可考资料简要概述了王沂的生平事迹,将其事迹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幼居江南,年少时期游历山水的事迹,二是成年后于延yP年间开始的仕宦生涯过程。第二节主要概括了王沂的生平思想,分为政治思想和史学思想两方面论述。第二章,探析王沂的文学思想观念。全章分为三节:第一节,在探析其本身文学思想之前,首先分析了元代中后期文坛的主要风潮和时代特色,以横向比较的方法,分析大的时代背景对王沂文学观念的影响。第二节,总结了王沂对文学功能的观点,按照其著述所言,分为“文道合一”和诗歌的教化作用两方面。第三节,探析王沂在文学创作上的观点,概括为“法于自然”。这节分为三个层面来探析其含义:首先,王沂认为诗歌创作要“本于风土之素”,世界外物,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创作对象,诗文创作要得助于山水;其次,自然所指亦指作家的自身性情观念;最后,自然即创作方法的自然,摈弃雕饰造作的倾向。第三章,探究王沂诗歌。全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研究是王沂诗歌的思想内容,按照诗歌题材的不同分为山水田园、送行赠别、题画题壁、感怀兴寄四大类,细化研读,深度探究其诗歌思想内容。第二部分,论述王沂诗歌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归纳为四点,分别是众体皆备、平易质朴的诗风、典雅通畅的语言以及善用典故入诗。第四章,探究王沂的文章。全章分为两节,第一节,按照文体划分,分析了王沂序文、墓志文、辞赋三类文章的思想内容。第二节,探究了王沂这三类文体在艺术上表现的特点。结语,总结了王沂在诗文上的成就,分析了王沂在元代文学史上的价值和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国华;;王沂光:留驻生命中的诗意和梦境[J];南腔北调;2019年01期

2 尚申三;;现实与梦境的双重呈现——尚申三国画欣赏[J];金秋;2017年08期

3 王沂轩,,邓从豪;Fast convergent study on potential-harmonic method of directly solving Schrodinger equation in few-body systems[J];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1996年02期

4 ;王沂暖教授执教 五十周年茶话会剪影[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5 小刚;;军旅书画家 王沂[J];中华儿女(海外版);2006年01期

6 李志刚;;王沂蓬 “金镶玉”托载的期盼[J];城色;2008年08期

7 车得驷;纪念我的老师王沂暖先生[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华南;;王沂蓬 细说奥运奖牌设计秘笈[J];中华儿女;2007年05期

9 王兆军;;积极而浪漫的幽默——读王沂光的画[J];流行色;2017年12期

10 马学仁;李国清;;藏学泰斗一代宗师——纪念王沂暖教授诞辰100周年[J];中国藏学;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武砺兴;;王沂暖编译《西藏短诗集》思想内容略论[A];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慕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分清症型 规范用药[N];医药经济报;2011年

2 汪金友;纯洁才有力量[N];浙江日报;2012年

3 王秉良 二十二局集团;植根现实深厚土壤 吹响时代前进号角[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祺昂;王沂诗文研究[D];安徽大学;2019年

2 廖闰月霞;解析王沂甫扬琴技法与艺术特色[D];西安音乐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26777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777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4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