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论语》注本序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7 05:59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考辨和文本分析法,以“宋代《论语》序跋”为研究对象,从文献学价值、儒学阐释价值、文论意蕴三个角度对其进行梳理与分析。主体部分拟为三章,并编附论与附录于文后。第一章主要考察宋代《论语》注本序跋的文献史料价值,分为注者和注本两个部分。就个别注本尚且存疑的题署姓名等相关信息进行考辨,并同时挖掘宋代《论语》注者的家世生平、著述缘由等与其撰述密切相关的因素。在注本层面则主要分析宋代《论语》序跋对于成书过程、编撰体例与版本流传等信息的记载,于此获得对其人其书更确切的认识。第二章重点讨论宋代《论语》注本序跋的儒学阐释价值,从序跋对宋代《论语》注本的内部阐释和对其诠释思想的评骘两部分展开。在内部阐释部分重点探讨序跋对于正文思想内容的提炼与揭示,以及他序他跋中包含的对注本的评介,从而探究序跋的“提要”与“批评”功能。在第二部分,则着重论述在宋代《论语》学发展的背景下,序跋内容中集中反映的时代解经风气与特点:批判汉代《论语》学的琐碎短檇;义理无穷、反求自得的解经精神;博学约取、优游涵泳的注解之法;知行相发、下学上达的求学之径。第三章将进一步分析宋代《论语》注本序跋的文论意蕴。通过对《论语》经学地位的确认和对圣人“言理”思想的推崇两节,总结归纳出多篇宋代序跋文论中显现的尊经崇圣的时代倾向,最后结合序跋,对朱子的“道本文枝论”进行个案分析,阐释其文道融合的文艺理论中尊经崇圣的思想印迹。附论部分,回归文体层面,阐述宋代《论语》序跋作为经类序跋,体现出的骈散结合,理学内容与文学形式相结合的艺术特征。附录部分,为现存宋代《论语》序跋篇目统计表和现存《四书》序跋篇目统计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6.2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燕飞;;《杜律演义(虞注)》与明代的杜律选注本[J];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16年02期
2 黄建荣;汉至明代的《楚辞》注本概说[J];九江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3 孙微;清代山东杜诗注本概要[J];东岳论丛;2003年01期
4 郭霭春;;读《素问》随笔(续五)[J];中医药研究;1987年06期
5 黄毓仪;《尔雅郭注》版本述略[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9年02期
6 吴晟;;古典文学译注本正误[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1989年03期
7 ;2013年第9期评刊表[J];童话世界(超阅版);2013年09期
8 曹广英;孟春;;简议《论语》注本之优劣[J];劳动保障世界;2015年36期
9 陈延嘉;;一字有无,关涉全篇——从《文选》个案看李善注本和五臣注本[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11期
10 赵超;;两大苏诗注本系统与其中的几个问题[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詹
本文编号:27171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17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