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梁祝经典的历史建构及当代传承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9 19:13
【摘要】:梁祝故事传承至今已千余年。2005年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四省六地分别向国家文化部递交了关于“梁祝”申遗报告,2006年梁祝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梁祝作为中国民间四大经典爱情故事之一,在国内外均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梁祝故事历千年之久是一个被逐渐建构起来的民间文学经典,并通过艺术跨界创作生产及媒介传播,形成梁祝艺术经典。在全球化、现代化、多元化发展迅猛的今天,梁祝依然能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和经典地位,仍能以各种艺术形式表现及现代展演,仍具有不断开拓深化的发展空间,形成了梁祝文艺传统及梁祝文化现象。那么,梁祝故事是如何建构为经典的,经典在当今是如何面临挑战与机遇的,这是论文所关注与深思的问题。首先,论文对梁祝研究缘起、背景、现状、重要文献及价值意义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与评述,充分肯定以往研究取得成绩、存在不足、问题原因,在此基础上确定论文选题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确立梁祝经典建构性与构成性的研究视角。其次,论文针对经典范畴的界定及使用,厘清其含义及其内涵与外延,进而阐发文学经典、经典性、经典化、经典建构、经典构成等相关范畴及命题的语义和语用内容,并综合学者对经典问题的讨论,确立经典形成是一个动态化建构与多种因素构成的结果,具有历史与逻辑的内部基因与外部动力的双重机制驱动,由此夯实梁祝经典建构与构成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学理依据。再次,论文主体部分从四个方面讨论梁祝故事经典的历史建构与当代传承发展问题。其一,着重于从纵向研究的梁祝民间故事流传、传承、演变的历史过程,探溯梁祝故事发生渊源与缘起,梳理萌发期、雏形期、发展期、成熟期、繁衍期等阶段性状况及其特征,探讨经典建构的历时性发展规律特点,为其经典性生成、经典化建构、经典流传及传承、经典永恒性意义提供历史检验与群众认可的基础保障。其二,着重于从横向研究的空间传播上入手,探究梁祝故事是如何在多媒介、跨媒介、新媒介传播中成为经典的。伴随着科学技术及媒介工具的发展,媒介地位及功能作用愈发受到重视,尤其在当今新媒体、全媒体、融媒体语境下,文学跨媒介传播及跨时空传播是大势所趋。梁祝故事从口头媒介时代到印刷媒介时代,再到电子媒介时代,以至于发展到当今数字时代、智能时代,在媒介工具支撑及媒介变革视野下梁祝故事得以最大限度的跨时空传播,使之成为家喻户晓、享誉中外的故事经典,由此印证梁祝经典生成建构中媒介要素及传播因素的重要作用。其三,从梁祝故事的艺术跨界创作与生产角度探讨经典重构及再经典化的艺术链与生产链的功能作用。梁祝从口头传说故事的民间文学形态,在传承演化过程中不断被文人书写为文学文本的小说,由此演变与衍化为梁祝戏曲、梁祝曲艺、梁祝绘画、梁祝雕刻、梁祝音乐、梁祝歌舞等艺术形态,发展至今演绎及形成小提琴协奏曲、交响乐《梁祝》音乐经典,以及《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经典及电影经典等。其四,从当今梁祝“再经典化”角度探讨经典所面临当代挑战与机遇以及传承发展问题。经典建构其实就包含着“再经典化”因素,一方面针对经典解构的重构中含有“再经典化”因素;另一方面针对经典形成后的不断丰富完善中含有“再经典化”因素;再一方面针对从某一艺术经典到另一艺术经典的演绎和转换中含有“再经典化”因素。当前在后现代主义及解构主义思潮中,学界针对如何对待经典的问题讨论,形成经典解构与重构、“去经典化”与“再经典化”、“传统经典”与“当代经典”等各抒己见、众说纷纭之争,梁祝经典也不无例外经受考验。因此,遵循经典传统的传承与创新辩证关系的“因革”“通变”之理,基于梁祝在当下生存境遇及传承与发展问题,探寻梁祝经典重构的依据及“再经典化”途径与方式,力图实现经典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更好展现梁祝经典的艺术魅力及时代特征与当代意义。最后,论文从梁祝经典的当代传承发展的价值意义研究角度,确立向经典致敬的立场与方式,通过梁祝经典建构经验对当代文学艺术发展的启发与借鉴,阐发这一现象及个案研究的普遍性与典型性价值,揭示经典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6;J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黎;陈文韬;;北京市台联对台交流精品项目四渡台湾 “乐”动青春《梁祝·爱之交响》音乐会在台湾高校奏响[J];台声;2017年07期

2 孟建军;;《梁祝》曲作者话《梁祝》(上)[J];乐器;2017年03期

3 盛卿珊;;越剧《梁祝》与黄梅戏《梁祝》之比较[J];戏剧之家;2017年10期

4 陈一;矩卫昕;;基于曲目分析和改编的角度探究《梁祝》中的钢琴语言展现[J];黄河之声;2015年24期

5 刘蔚萱;;《梁祝》[J];艺术教育;2016年09期

6 匡秋爽;;“梁祝”文艺在东南亚的传播及影响[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7 李丹;;基于文化视角下的《梁祝》与《罗密欧与朱丽叶》[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6年17期

8 史介;;河北也有“梁祝”传说[J];乡音;2016年10期

9 阿毛;;剪[J];晚报文萃;2016年12期

10 爱斐儿;;木蝴蝶[J];现代妇女;201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鲁慕迅;;“梁祝”余响——兼谈戏曲与书画[A];中国演员(2011年第5期总第23期)[C];2011年

2 毕春芳;;戚、毕流派的“梁祝”情结[A];中国演员(2013年第2期总第32期)[C];2013年

3 王琪;;让真爱做主——精编越剧《梁祝》导演后记[A];中国演员(2009年第6期总第12期)[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姜方;新年首场星广会“对话梁祝”[N];文汇报;2019年

2 通讯员 聂海博;梁祝镇产业带贫助推精准脱贫[N];驻马店日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苏雁 李锦;搁置故里争议 实现传承共享[N];光明日报;2017年

4 本报记者 吴华;《梁祝》与《罗朱》同台对话[N];中国艺术报;2017年

5 本报记者 杨雪;一曲《梁祝》传递中国声音[N];人民政协报;2017年

6 记者 代建新;聚焦精准 规范档卡 全面整改 确保质量[N];驻马店日报;2017年

7 王小溪;新颖“梁祝” 不拘—格[N];音乐周报;2017年

8 笑海;一曲《梁祝》醉君心[N];中华读书报;2017年

9 本报记者 苏雁 通讯员 陈敏 路晓农 整理;突破地域局限 共兴“梁祝文化”[N];光明日报;2015年

10 通讯员 赵从清 袁学章 张冬;梁祝镇建设富裕文明新农村[N];驻马店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匡秋爽;从民间传说到艺术经典[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宇婷;梁祝经典的历史建构及当代传承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2 王雨纯;从舞台到影视[D];浙江工业大学;2019年

3 李莉;明代梁祝戏剧遗存文献研究[D];湖北大学;2015年

4 王英阁;歌曲《梁祝新歌》作品与演唱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7年

5 洪彤;艺术歌曲《梁祝新歌》的作品及演唱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

6 李万鱼;梁祝故事侗族歌谣流传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6年

7 张园;邓W殹读鹤P赂琛芬衾址绺窈脱莩馕鯷D];南京艺术学院;2016年

8 王淑瑾;“梁山伯与祝英台”戏剧舞台形象之流变[D];上海戏剧学院;2003年

9 师丽娟;“梁山伯与祝英台”之当代改编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10 Giska Nur Rahmah(余思佳);《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印度尼西亚[D];南昌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478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478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4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