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叶江南骈文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0 17:52
【摘要】:近世以来,凡论骈文者,大多以为骈文至明则了无足观。但明代骈文的创作与批评却有着为人所忽视的丰富性与承上启下的时代性。明代骈文的发展与吴中文学的兴起与繁荣密切相关。作为六朝文学的发祥地,吴中本就奄有六朝之文统。与文学复古运动桴鼓相应,这些学问博雅、文采绮丽的江南士子标榜六朝与骈体,开启了骈文的新纪元。本文拟采取地域文学视角对明中期以吴中为腹地的江南地区骈文做一研究。明代骈文史的建构必须依据文本的探析才能彰显其脉络与意义。本文将以文献考订为基础,努力把个案研究、历史脉络的分析与整体系统的思考相结合,通过微观的探索、宏观的统筹和条理的分梳,在文献细度与文本考证的基础上,对明中叶江南骈文做一系统、深入的探索。全文主体分上、下编,凡六章。上编梳理弘治元年至万历初年这百余年间江南的骈文书写史。将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骈文创作置于风起云涌的文学复古思潮之下,侧重探讨创作主体与地域传统、时代思潮之间的多向互动,并按时序将此期骈文创作的发展分为三章:第一章为树立文统期。弘治至正德年间,以祝允明、唐寅、徐祯卿为代表的吴中骈文作家经过内部的自我变革与主流复古思潮的论辩,在师古与自新的徘徊与蜕变中,最终确立了偏好六朝、不废秦汉的文章观,形成了骈散兼宗的文体观念与文质彬彬的创作理念。第二章为创作繁荣期与价值重理期。正德末至嘉靖中叶,江南地区普遍流行骈文创作,局面繁荣,以黄省曾、皇甫lx为代表的江南文士对骈文的审美追求,已发展为理性的自觉与创作的自信。第三章为总结新变期。嘉靖后期至万历初年,江南骈文的创作朝向纵深发展,并引起广泛关注。总结表现为王世贞对弘、嘉以来的骈文创作进行了全面反思与批评,新变则体现在骈文创作的地域范围渐趋扩散以及骈俪技法对其他文体的渗透。下编探索辨体类文章总集与四六选本中的骈文批评。第四章以《文章辨体》、《文体明辨》为中心,力求揭示明代古学复兴前后辨体学视野下骈文的生存背景、发展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第五章探讨明代骈文选本的兴起。成书于嘉靖末年的《尧山堂偶隽》、万历十五年的《词致录》可分别视为明四六选本的滥觞之作与典型之作,为万历年间江南地区骈文选本的繁荣导夫先路。第六章探究四六启文的繁荣及其社会功能。明中晚期,四六启在社会上的应用越发频繁,且在官场应酬、日常交际中扮演着不可废替的重要角色。选取《古今濡削选章》、《启隽类函》、《四六灿花》为范本加以探讨,以期从中透视出中晚明以四六启文为代表的骈文创作的基本特征及其内蕴。总之,明前期文学与文化虽然在整体上呈式微之势,但骈文书写在江南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并随着江南经济文化的复苏与六朝初唐派的兴起,发展为明代中叶的重要文学现象与江南才子的主要书写手段。江南骈文书写的繁荣引发了对骈文理论的重新董理,推动了骈文选本的编撰潮流,这些共同奠定了明清两代骈文发展的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22
本文编号:2749251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苗民;;王世茂四六选本八种考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年03期
2 范金民;明清江南进士数量、地域分布及其特色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慈瑶;明代骈文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叶晔;明代中央文官制度与文学[D];复旦大学;2009年
3 陈龙;明代公文变革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吕双伟;清代骈文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492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49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