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传播视角下的《小说月报》百花奖作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1 08:36
【摘要】:文学作为人类一种高级精神活动,包括创作、传播、接受、批评等多个环节。在传播学的影响下,文学界越来越重视传播这一环节在文学活动中的作用。大众传播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当代文学处在一个大众传播的文化语境下,“传播”成为作家、作品研究之外关照文学的又一独特视角。《小说月报》是当代文坛一本重要的文学期刊,是当代中短篇小说的重要载体,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当代小说创作的水平。《小说月报》百花奖是当代文坛一个颇有分量的文学奖,获奖作品完全由读者评选而出,在一定意义上代表读者对小说的阅读兴趣及审美走向。本文从文学传播视角出发,以《小说月报》百花奖作品为研究对象,旨在梳理出《小说月报》这一文学期刊与当代文学、文化的互动关系。本文分为前言、小说月报百花奖作品的传播方式、传播效果、传播价值、结语五部分,以《小说月报》百花奖的传播为脉络,综合百花奖的文本分析、影视改编、品牌影响等多个方面,全面探究百花奖传播过程中本身的变化及对文学文化的影响。前言部分首先概述了近现代以来文学期刊传播角度的研究现状,其次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小说月报》百花奖作品。第一章从传播内容和传播媒介的不同,梳理了《小说月报》百花奖的传播方式,分为小说文本传播、影视作品传播、品牌名气传播。将百花奖影视改编作品及品牌名气看成百花奖作品传播过程中的衍生品,仍归为百花奖作品的范畴。第二章探讨了百花奖作品的传播效果,包括文本的传播效果、影视作品的传播效果及品牌名气传播效果。切入点仍是把百花奖作品传播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考察不同的传播内容形成的不同的传播效果。传播效果是多种多样的,本文着重考察的是百花奖作为一个整体内容在传播过程中所形成的潮流、脉络和效应。第三章在传播效果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百花奖作品的传播价值,既有与文学创作发展相关的价值,又有经济价值、社会文化价值,是将百花奖作品放置在整个文学文化的社会背景下所进行的考察。结语部分提出了在大众传播的文化语境和当代文学复杂的生态环境下,《小说月报》如何更好地发挥文学的功能和价值的问题,指出《小说月报》办刊过程中已存在或可能存在的误区,期望在当代复杂的文化环境下,《小说月报》能更好地发挥文学选刊的作用,造福于当代人的精神家园。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直飞;;早期《小说月报》影响力中的经济因素[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顾智敏;;《小说月报》不是“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3 茅盾;;影印本《小说月报》序[J];文献;1981年01期

4 倪平;;《小说月报》和文学研究会[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5 季进;;承传与断裂:《小说月报》[J];美文;2006年06期

6 本刊编辑部;;本刊启事[J];小说月报;2009年11期

7 ;《小说月报》2009年增刊(2)目录[J];小说月报;2009年05期

8 ;《小说月报》1998年第7期目录[J];散文;1998年07期

9 王淑贵;《小说月报》与文学研究会[J];津图学刊;2001年04期

10 谢晓霞;论1921年《小说月报》的改革及其意义[J];齐鲁学刊;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保高;;试论五四时期“新浪漫主义”在文艺进化史上的意义——兼谈1920年代初沈雁冰和胡愈之之间文学理论的互动[A];茅盾研究(第11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樊国安;《小说月报》叫响文学、市场两个品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2 谢其章;20年代文坛第一刊——《小说月报》[N];光明日报;2002年

3 徐丽梅;《小说月报》魅力何在[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4 徐丽梅;小说家眼中的《小说月报》[N];团结报;2001年

5 记者 樊国安;《小说月报》第十二届百花奖揭晓[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6 凌云岚;《小说月报》最初的十一个春秋[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谢其章;《小说月报》终刊之谜[N];光明日报;2004年

8 傲腾;《小说月报》为何受读者青睐[N];人民日报;2007年

9 白桦;《小说月报》第十四届百花奖在皖颁奖[N];文艺报;2011年

10 熊唤军;获《小说月报》百花奖[N];湖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高志强;《小说月报》(1921-1931)翻译文学初探[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2 邱培成;前期《小说月报》与清末民初上海都市文化[D];复旦大学;2004年

3 刘庆元;《小说月报》(1921-1931)翻译小说的现代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霞;传播视角下的《小说月报》百花奖作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2 马鲁纤;《小说月报》革新期(1921-1922)副文本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陈子萌;《小说月报》读者视野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4 苏玉娜;接受视野中的《小说月报》[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晶婧;《小说月报》(1921—1930)戏剧翻译和创作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6 赵丽蓉;当代选刊《小说月报》办刊特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晓红;《小说月报》(1921-1931)翻译儿童文学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8 张海燕;从现代女性主义角度看《小说月报》[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银爽;“互文性”视阈下改革前《小说月报》的编辑理念[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静;《小说月报》(1921-1931)英美文学译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501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501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a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