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十七年”时期任德耀的儿童剧创作
发布时间:2020-07-11 20:04
【摘要】:作为集舞美、编剧、导演才能于一身的“全能型”人才,任德耀是当代中国儿童剧坛上不可忽视的人物。如果说他的创作事业在建国前仍处于萌芽状态的话,那么“十七年”时期则是其发展和成熟阶段。在高扬意识形态的社会语境中,他为亟待发展的中国儿童戏剧文学开辟了一条曲折的道路,为新生祖国的文艺界注入了新鲜力量。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十七年”时期任德耀的儿童剧创作,探索其中的时代性、文学性与思想性表达。作为“儿童本位”立场的坚守者,任德耀始终保持着一颗童心,为真善美的人性谱写了一曲曲赞歌,致力于培养儿童健康向上的人格,更以经典童话剧《马兰花》带领我国当代儿童剧走进国际舞台。审美方面,任德耀着力追求时代性与民族性的共构,让剧本散发着冲淡隽永的东方气息,显着出独特的中国意蕴。而《友情》等剧目的频频获奖,也无不肯定了他为振兴中国儿童剧事业所做的努力。同时,作为一名剧院管理者,他一直牢记着宋庆龄女士的嘱托,为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的建设和发展倾尽了心血,也有力地证明了儿童戏剧体裁的独特价值。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十七年”的政治话语对其写作风格的影响。1957年后,随着“左”倾势力的迅速蔓延,任德耀开始在政治与艺术的交叉口摇摆不定,为了减弱理念先行的生硬感,他只能在艺术表现层面进行“补救”,却也无法改变创作水平有所下降的事实。“十七年”时期,任德耀的创作心境是相当复杂的,他在时代洪流中的坚定、犹豫与举棋不定的矛盾姿态,都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思考。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3
本文编号:2750863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尤蓉琴;钱雯婷;秦潇然;;浅谈童话剧的教育意义[J];新课程(小学);2014年01期
2 钱淑英;;“十七年”童话:在政治与传统之间的艺术新变[J];文艺争鸣;2013年11期
3 卞秋华;;论“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儿童小说压抑性表达[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程式如;;从《蛇郎》到《马兰花》[J];音乐生活;2006年06期
5 蔡康青;;儿童文学与美育[J];安庆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6 陈毅;在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文艺研究;1979年02期
7 宋爽;;“儿童本位论”的实质——评陈伯吹的《儿童文学简论》[J];读书;1960年12期
8 任德耀;百花园中一蓓蕾——漫谈儿童戏剧[J];戏剧报;1959年20期
9 田汉;戏剧界怎样放出“圼星”[J];戏剧报;1958年1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高静;论凌叔华的儿童文学创作[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2 王好好;中国当代儿童剧创作的“去成人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3 黄兰兰;儿童精神的守望与复归[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4 郑小莲;“十七年”儿童小说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计敏;任德耀创作论[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7508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50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