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记忆与想象:《白鹿原》文化记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4 04:08
【摘要】:文学作为承载记忆的重要媒介,它以文本的形式保留文化记忆,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做有力支撑。陈忠实的《白鹿原》作为蕴藏丰富文化的经典文学文本,为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肥沃土壤。本文运用文化记忆理论从记忆的视角出发研究文化的建构与传承,从社会学层面探寻文化的现实生成机制,挖掘其蕴含的文化记忆及其价值,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主要概述《白鹿原》目前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一部分主要从理论层面阐述文化记忆理论的逻辑体系及媒介形式,从理论与现实出发探讨文化记忆为何能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认为文化记忆不是一个从心理学到社会学概念的简单转化,而是注重心理、意识、社会、文化中各种因素在记忆中所起的作用,它在传统文化出现断裂的情况下应时代需求而成为研究者探索过去的具体路径。通过梳理时间、空间、功能、权力、与建构五个重要维度及文化记忆的主要承载媒介,厘清文学文本这一媒介形式与文化记忆的关系。第二部分主要从记忆层面探讨白鹿原呈现的文化记忆形态,从时间、空间、民间叙事等维度探寻历史上的白鹿原存留的多样民间文化记忆,通过分析白鹿原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地理空间唤醒的多样回忆空间以及祭祖、婚丧嫁娶多样仪式,丰富的神话传说和口述故事及日常生活习惯等,对其保留的记忆形态进行深度探讨。第三部分主要从想象层面探讨作家如何重构文化记忆,文化记忆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体现,作者根据自己的价值体系和道德标准对记忆进行取舍并重构,首先从记忆与遗忘角度分析了作者重构文本的必要性。其次主要从白鹿原与白鹿神话的重构,白鹿原上真实存在的各种人物形象重构以及由陈忠实新时代价值观与人生观的转变引发的小说历史观与思想观念的重构三方面对《白鹿原》文化记忆的重构进行具体分析。第四部分主要运用记忆媒介理论从文化传承与历史反思角度探寻经典文学文本的文化价值,认为其不仅存在值得我们传承的民俗与民族精神等优秀文化,还存在从历史与文化角度对民族命运进行反思的让我们警醒的意识。总之,文学文本作为文化记忆的重要媒介形式之一,无论是存储信息还是传播信息都能产生巨大的文化价值,既能促进集体记忆的建构,又能对文化记忆的过程和存在的问题提供批判性反思。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建舫;;中国故事的中国言说——《白鹿原》中的“七”繁多现象解读[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8年02期

2 郑晓玲;;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白鹿原》电视改编[J];美与时代(下);2018年12期

3 张洋;路梦瑶;;《白鹿原》中的詈称类型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年21期

4 韦海滨;;女性形象在《白鹿原》中的展现[J];大众文艺;2017年23期

5 王平;;谈电视剧《白鹿原》的乡土情怀内核[J];当代电视;2017年12期

6 邵瑞霞;;“民族秘史”“正史”与辩证法——从原著看剧版《白鹿原》的主题重构[J];电影评介;2017年23期

7 李晓华;;白鹿奋蹄逐古原,悠悠家风度秦川——长篇史诗电视剧《白鹿原》赏析[J];人民司法(天平);2017年24期

8 孙靖;;《白鹿原》的产业化开发及启示[J];当代电视;2018年03期

9 殷晓宇;;阳春风轻花已开 中秋星稀月又圆——对《白鹿原》小说改编为话剧的跨艺术形态转换的思考[J];戏剧之家;2018年11期

10 叶阳;;论《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云雷;;青年文艺论坛第十六期 《白鹿原》:如何讲述中国故事[A];青年文艺论坛·第十六期——《白鹿原》:如何讲述中国故事[C];2012年

2 王杰;;略论当代中国文学的美学风格、——兼论《白鹿原》的美学阐释[A];东方丛刊(1999年第3辑 总第二十九辑)[C];1999年

3 阎纲;;《白鹿原》乡党夜话[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8.6)[C];2008年

4 ;编者的话[A];青年文艺论坛·第十六期——《白鹿原》:如何讲述中国故事[C];2012年

5 冷翰林;;《白鹿原》影视改编与小说原著对比探析[A];荆楚学术2018年3月(总第十七期)[C];2018年

6 ;北京新世纪文艺的走向——“2012·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文艺学会专场综述[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长江师范学院 韩佳蔚;耕读传家:《白鹿原》乡村叙事的文化符号[N];社会科学报;2019年

2 译林出版社原创文学出版中心主任 副编审 陆志宙;一部敦煌《白鹿原》重述河西走廊千年精神秘史[N];中华读书报;2019年

3 白烨;走向《白鹿原》的重要过渡[N];文艺报;2018年

4 北京师范大学 弘明;论《白鹿原》中的四次死亡[N];文艺报;2018年

5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黄金萍;《白鹿原》中的“白鹿”叙事[N];文艺报;2018年

6 山东省沂南县孙祖镇中心小学 张中菊;《白鹿原》硕博论文篇目辑录[N];文艺报;2018年

7 鱼涛 陕西省中医医院;《白鹿原》中的医学问题[N];中国中医药报;2018年

8 实习生 沈洪;难产14年 电影《白鹿原》不能承受之重[N];中国青年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龚仕建 张丹华;华阴老腔一声喊[N];人民日报;2016年

10 李骏虎;在中国写作的优势和障碍[N];文艺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艳荣;1993:文学的转型与突变[D];吉林大学;2012年

2 吕君芳;现代性视域下1990年代以来中国家族小说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3 许玉庆;远逝的村庄[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祺琦;记忆与想象:《白鹿原》文化记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年

2 孙实;歌剧《白鹿原》中田小娥“咏叹调”分析及学习启示[D];西安音乐学院;2019年

3 成静;关中乡土文化精神的具象呈现[D];河北大学;2019年

4 李梁桥;《白鹿原》传播研究[D];浙江传媒学院;2019年

5 罗奇;朴景利《土地》与陈忠实《白鹿原》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年

6 张凡;《白鹿原》的跨文本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年

7 焦君;《白鹿原》接受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19年

8 柳冬雨;《白鹿原》中颜色词运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9 陈洁;《白鹿原》小说的空间叙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10 常波;一部“未完成”的经典[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544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544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d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