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事象与语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4 04:06
【摘要】:《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群经,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源头,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具有更尊崇的地位。学界对《周易》的研究传承千年,历久弥新。《周易》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就是“立象以尽意”,通常这种思维被认为体现在卦爻画的创作上,圣人观物取象,以作八卦。但实际上卦爻辞的创作也遵循着“立象以尽意”的创作方式,这种创作方式的表现就是大量运用象征。《周易》卦爻辞中的象征手法可以分为两种,事象和语象。事象是以事物作为象征的写作手法,通过对具体事物或事件的描绘,来表现抽象的道理。事象中有人物或者情节的发展,体现出一个完整的叙事。《周易》中的事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对自然的观察,对生产生活的反映和对历史传说的记录。这些事象不但对了解周初社会极具价值,也对后世文学体裁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事象中可以发现散文体裁的萌芽,寓言体裁的雏形和诗歌体裁的兴起与发展,这些体裁的出现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语象是以语词或词组作为象征的写作手法,通过语词或词组自身来表达抽象的道理。语词作为一个单纯的形象,不具备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没有情节的发展变化。大部分语象语言平实,但能发现它有着善用比喻、句式整齐、韵律和谐的鲜明特点。语象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语象中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对比、夸张、借代等众多修辞手法,还使用了双声叠韵、重言叠字、句末语气词等精巧的用字方式,这些无一不被后世所继承与学习。语象中还凝练出大量成语,成为成语语料的宝库。在研究中能发现事象与语象有着共同的取象特点。首先,取象运用了综合的象征手法,使事象与语象同时存在于一爻,在意义上互为补足。其次,取象形成了整体性的象征结构,使相同或相似的象征形象出现在互有关联的爻辞之中,把他们串连成一个整体。最后,取象中创造出典型的象征形象,这些形象生动活泼,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丰富的象征资源。除此之外,事象和语象中还隐藏着周人的一些思想观念,可概括为尚简、慎行和崇德三方面。这些思想穿越千年时光,影响至今。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6.2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长纪;;宝鸡市周易研究会成立大会[J];宝鸡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2 唐毕;;中国周易研究会在济南成立[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3 ;《周易研究》2016年总目录[J];周易研究;2016年06期
4 夏含夷;;奻娭“
本文编号:27544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54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