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唇典》中的东北地域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8 06:56
【摘要】:艺术是人类文化有意味的表达。地域文化为地域文学提供血脉的补给和滋养,而地域文学是对地域文化精神上的追寻和认同。东北的地域文学素来有着深厚的文学传统和文化积淀,上世纪30年代产生于白山黑水间的“东北作家群”和名震文坛有着“南玲北梅”之称的梅娘都是近代文学史作家中的杰出代表。地域作家通过对地域历史文化的挖掘,在民族传统中进行文化寻根,在现代化的语境下进行文化自省,最终要完成的是地域文学中的文化超越,进行文化的再造与创新。而这种文化超越是东北地域文化改革的动力,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精神支持和智力保障,是东北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的文化基础。刘庆,以独特的地域写作和美学品格著称于中国当代文坛,现已创作过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近百万字。回顾刘庆的文学创作,始终以东北地域作为出发点,多描写东北小镇的人物、社会和历史,聚焦于日常化和生活化的世界。本文主要对刘庆2017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唇典》展开东北地域文化研究。东北地域文化的创新要求我们反思和审视传统文化中的优势与不足,学习东北红色革命文化中的红色革命精神,同时吸收当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理性和科学。只有深刻的反思过去、面对现实、展望未来,才能全面推进东北地域文化的创新,因此本文将从东北传统文化、东北革命文化和现代文明“新文化”三个方面对文本进行全面分析与阐释。全文包括绪论、正文、结论三大部分,绪论部分介绍刘庆的创作经历和成就、东北地域文学文化研究综述和刘庆小说的研究综述、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及《唇典》的东北地域文化研究意义与价值。正文部分,第一章梳理东北地域文化的特点和东北地域文化对刘庆《唇典》创作的影响;第二章分析《唇典》中蕴含的东北传统文化,主要从东北民间精神文化、东北民间心理文化和东北民间礼俗文化展开;第三章探究《唇典》中对东北革命文化的书写,主要从革命人物形象的塑造、革命伦理和封建伦理的碰撞两个方面入手;第四章从《唇典》对现代文明“新文化”的透视展开研究,主要包括绿色生态文化、民族精神文化两个部分。结论则是在地域文化视阈下对地域写作进行反思。本文依托东北深厚的地域文化传统,对《唇典》进行深度的文本分析,以求更深刻、更全面地揭示刘庆作品的文学价值和时代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4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春林;;既往历史的回望与当下现实的扫描[J];长城;2017年05期

2 韩刚;江湖唇典和数字恋爱[J];现代交际;2001年05期

3 刘琼;;论《唇典》的神性书写和诗性再现[J];小说评论;2018年01期

4 吴义勤;王金胜;;历史的光影与现代的幽灵——《唇典》论[J];扬子江评论;2018年01期

5 龚峤雪;;精神力量的消亡与复归的可能性——论《唇典》中的“神性”[J];参花(上);2019年06期

6 谢有顺;;重新想象人的生命世界——我读《唇典》[J];当代作家评论;2018年03期

7 贺绍俊;;寻找在现代性中丢失的敬畏和珍惜——评刘庆的《唇典》[J];当代作家评论;2018年03期

8 阎晶明;沙宪增;陈晓明;谢有顺;施战军;孟繁华;王春林;杨庆祥;刘琼;高晖;刘艳;钟红明;韩春燕;贺绍俊;;《唇典》:一部书写东北地域文化的心灵史——《唇典》研讨会实录[J];作家;2018年02期

9 徐勇;;神话不再时,灵韵消失处——读刘庆的《唇典》[J];小说评论;2018年01期

10 迟蕊;樊丽伟;;当“命运”插上“神性”的翅膀——读刘庆的长篇小说《唇典》[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金莹;《唇典》:野性东北的历史书写[N];文学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高爽;发现并书写东北地域文化价值[N];辽宁日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高爽;辽宁长篇创作在丰厚历史文化资源上的三重“寻找”[N];辽宁日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龚保华;时空融皓魄·烈火透人心[N];吉林日报;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秘;《唇典》中的东北地域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60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60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a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